2023年9月5日,农业强国建设的东亚经验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合作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国际合作项目组联合主办,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面向共同富裕的农村基层组织创新研究”项目组承办。研讨会以农业强国建设的东亚经验为主题,邀请了中日韩三国农经学者,以多方会谈促进相关学科的国际学术交流,加强农业强国理论的学术创新,深化对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理论的理论化阐释。会议邀请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学所和日本所、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清华大学农研院以及日本驻华使馆、北海道大学、日本农林中央金库、韩国农协驻华代表等7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会。
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合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斌和日本驻华使馆经济部参赞真岛哲弥致辞。曹斌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合作经济研究中心,向与会代表表示欢迎,介绍了本次研讨会召开缘起和合作经济研究中心概况。真岛哲弥指出,中日韩三国是近邻,应该增进交流互动,化解冲突,推进三国农业共同取得更好的发展。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日韩三国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农业强国建设及其经验进行了阐述。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做《建设农业强国的中国道路与战略路径》专题报告,认为,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局良好,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目标,建议分阶段、分产业、分区域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日本驻华使馆经济部参赞真岛哲弥做《农业强国的日本经验——围绕智慧农业的状况》发言,指出,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农业劳动力继续下降的背景下,日本推进资本替代劳动力的探索,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韩国农协资本公司中国项目主任金镇亨做《农业强国的韩国经验——现代农业发展60年》发言,将韩国农业强国经验归纳为统一水稻研发、发展塑料温室、国产农机、种子产业、韩牛产业、农村品牌化、K-农业技术、无人机、生物技术和智慧农场。
下午的研讨会以中日科研人员为主围绕农业强国的路径展开了深入探讨,其中青岛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王勇认为,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化发展是中国农业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农业强国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包括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政府扶持与合作经济组织自身成长关系的处理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翀认为,在金融科技供给格局呈现多元化并进入群雄逐鹿时代的背景下,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财务可持续性比较乐观,带来明显的社会绩效。
日方代表报告主要围绕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农村金融展开。其中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部教授清水池义治指出,日本的经营规模与欧洲相仿,但是生乳生产费用很高,强调农协在帮助奶农销售,稳定奶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农林中央金库综合研究所研究员若林刚志认为日本人多地少的情况与中国较为相似,需要建立合理的农地流转机构向规模农户手中集约农地。日本农林中央金库北京办事处主任池田哲郎介绍了日本合作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和作用,指出面对多元化的农民需求,需要基层农协提供多元化的综合服务,并且要以金融服务作为中间媒介,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余家林 曹斌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