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水铺北街村民张明玉,在青岛参加书法教育培训期间,结识了在企业从事财务工作的内蒙古女孩赵志颖,两人都是大学毕业,相知相爱,情投意合,前不久办理了登记手续。
2023年8月21日上午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新郎张明玉和新娘赵志颖的结婚仪式,在家乡甜水铺隆重举行,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等纷纷前来贺喜,人们犹如过节一样,都沉浸在喜庆、祥和、欢乐的情景之中。在婚礼上,证婚人王铁军(村史的总策划者)面对男女双方父母,代表村两委,把《我们的家乡甜水铺》这本刚刚出版的村史,作为男方彩礼赠送给了新娘,赵志颖双手捧着这种既潮流时尚又无比珍贵的彩礼,转手交给了最亲近的娘家人——前来送嫁的父母,并且深情地对大家说:“在婚后的岁月里,我绝不辜负家乡父老对自己的期待,继承发扬‘朴实无华,坚忍不拔’的甜水铺精神,孝敬公婆,过好日子,守好家风,做好表率,育好儿女。”这种奇特无比的彩礼,以及新娘情真意切的心里话,在围观祝贺的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叫好声、鼓掌声,把婚礼喜庆气氛推向了高潮。消息传出,在全村乃至周围村庄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当前在国家要求农村婚事简办的新形势下,甜水铺的又一创举。
事情是这样的,平原县王杲铺镇甜水铺村,她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野猪林所在地,明朝兵部右侍郎三品大员杨顺诞生地,清朝武侠传奇小说《绿牡丹》发源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回汉两族同居,团结一心共存,历史古老悠久,传统文化厚重。特别是先人们用汗水用心血用生命凝结而成的“朴实无华,坚忍不拔”甜水铺精神,激励着一代一代的后人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一幅又一幅壮丽画卷。鉴于此,由王铁军总策划、李洪恩主编、王建峰审核、刘全胜出版的《我们的家乡甜水铺》——村史,历时五年,五易其稿,最后由北京诗联书画院院长王庆新题写书名,分别由德州市人大原副主任山东省儒商研究会德州联络处书记麻然华、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国防邮电工会主席董秀彬、农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杨志华写序,于今年8月份终于面世发行了。该村史共分为,开篇赞、村名的由来、黄河故道、老官道、105国道、自卫武装、古今人物、传说故事、回汉团结、镇辖单位、民营经济和风土人情等十二个篇章,36万多字,详细记述了甜水铺的前世今生。正如本书开头说的那样:“欲知甜水铺,需读古今书,建村两千年,苦甜两名殊。”
农村过去男婚女嫁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尽管新社会实行了婚姻自主,但双方父母还是难免心有余悸,女方恐怕嫁错了郎,男方担心娶错了娘,总是想方设法,了解本人品德,以及家风、村风等有关情况,面对现状,经甜水铺北街、中街、南街三个党支部、村委会研究确定,今后凡是甜水铺的人结婚,娶媳妇的将村史作为彩礼赠送给娘家人,嫁姑娘的将村史作为嫁妆陪送给婆家人,充分发挥甜水铺村史这张名片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作用,使新婚夫妇打消疑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手拉手,心连心,为家乡振兴比翼双飞,大显身手。
通过两三天的亲密接触,双方父母彼此拉近了距离,加深了感情。特别是女方父母看到女婿优秀,家庭和睦,村风淳朴时,由衷的高兴。婚礼结束的第二天,张明玉岳父母谢绝了亲人的再三挽留,决定回内蒙古了。临走时,赵志颖的父亲赵俊文,双手握着亲家的手,心悦诚服地说:“女婿找得可心,婚礼办得开心,她们小两口以后的日子,更让我们放心!”这是对我们的祖训“诗书传家远,耕读继世长。”真正的诠释。
作者:李洪恩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