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现代设施农业在高原民族地区绽放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侯玉峰 于洪伟
  • 2023-09-14 13:36:08

九月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首府马尔康,人们在城市中忙碌穿梭,各色鲜花点缀在街道和建筑两旁,到处充满着喜庆的气氛,这里即将迎来它七十周年的州庆。而在一栋现代化的智能温室中,鲜花盛开,藏族妇女正在细心地管理着这些即将奔赴节日庆典的康乃馨。

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是嘉绒藏区的核心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马尔康市地处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以高山峡谷为主。由于地处高原,冬干夏湿,雨热同季,农业生产水平低。

在马尔康镇英波洛村的一栋现代化温室中,技术员和北京来的行业专家正在探讨温度控制、设备调试问题,几位藏族妇女正在细心地管护鲜花。马尔康市牛培剑副市长说,“像以往这样的节庆用花,我们要从成都采购再运到马尔康,不但成本高,品质还得不到保障。我们现在有了现代化的温室,不但可以根据不同时段的需求供应盆花,价格比外购还要降低20%”。马尔康市农业农村局蔡瑶局长对我们说,“马尔康的藏族群众历来喜爱花卉,但由于气候所限,盆栽花卉很难商品化,也无法在固定的节假日适时开放。我们开展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将对马尔康市的蔬菜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

2021年8月,马尔康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当地农业发展生态脆弱、产出低、冬季蔬菜供应不足等问题,邀请四川省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研究马尔康市的农业产业发展问题,经多方论证,最终确定在马尔康镇英波洛村,依托马尔康市高山蔬菜现代农业园区、花旅产业融合发展、英波洛村发展农旅融合等基础条件,围绕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及数字化的农业现代化创建任务,建设集高原特色“绿色节能”农业设施蔬菜育苗、设施栽培、农旅生态观光、农业高科技应用及展示、农业智能装备技术应用、学生农耕教育等功能一体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四川省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整合了花卉育种栽培、蔬菜繁育、温室设施等,集聚蔬菜引种育苗、盆栽花卉培育、现代农业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智能温室。引进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企业、专家为主成立产业联合体,为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与服务。项目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民主合作、兴农富农的原则建立责权利明晰、资产和运营结合的产业化联合体模式。立足马尔康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基础,以功能花卉及蔬菜育苗、蔬菜冬季轮作栽培等为主要产业,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打造全州农业现代化示范核心区。

马尔康市委书记李清勇说,“这样现代化的生产水平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多亏了四川省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的技术支持,不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辐射带动农民增收,还向广大农民群众展示了现代农业的魅力”。

中农科控公司胡顺建向我们介绍说,“这批花我们进行了遮光调控,从九月初一直到九月底将会陆续开放,完全可以满足州庆的鲜花需求”。

“我们的大棚主要是以蔬菜育苗为主,花卉只是在夏季温度高时种植一季,我们的温室主要还是为了发展马尔康市的蔬菜产业,打造引种试种、绿色节能设施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公司江毕绿说,“我们针对马尔康市的高原气候特点建造的温室,应用最新的温室保温材料和物联网自动控制技术,有效保存白天温室内蓄热,减少夜间能量辐射,降低温室运营能耗,实现绿色节能功能”。

九月的马尔康鲜花盛开。近年来马尔康市围绕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总目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充分发挥马尔康市生态环境优势,充分挖掘利用嘉绒藏族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资源,高举“生态旗”,打好“绿色牌”,着力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真经,大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种养空间立体布局,推进农旅融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前行。

作者:侯玉峰 于洪伟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