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畜牧·奶业 详情
院地协同创新模式实现奶业节本增效
  • 编辑:杨惠
  • 作者:杨惠
  • 2023-09-15 22:39:52


9月7日,奶牛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观摩会在宁夏吴忠优然牧场成功召开。

“奶牛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农科院院内5个研究所11个创新团队及院外6家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开展协同创新工作,通过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已形成奶牛提质增效技术模式3套、技术规范5套、主推技术20项,先后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奶牛养殖优势区内建立了15个示范基地,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带动宁夏、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河北等奶业主产地区发展,覆盖牛群约210余万头。项目首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牧医所)研究员卜登攀介绍,项目示范应用后,核心示范区奶牛单产和饲料转化率平均达到11.6吨和1.51,相比2021年时分别提高5.39%和2.15%;生鲜乳中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分别达到3.97%和3.29%,平均产犊间隔缩短0.57%,平均降至390天。“从整体上提高了奶牛单产、饲料转化率和生鲜乳质量水平,实现并带动奶牛生产增产增效,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实地观摩了豆粕减量替代综合技术、“吴忠牛乳”(宁夏牛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盐碱地饲草丰产栽培技术等多项技术实施应用情况后,牧医所所长秦玉昌表示,牧医所作为畜牧科研国家队,充分发挥国家级奶业技术支撑和科研优势,协同省级奶业科技推广力量,以“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为主线,加大实施奶牛养殖提质增效行动,在奶牛饲料营养与饲养、繁育管理、疾病防治和奶牛智能化精准养殖等关键技术领域集中攻关,实现大联合、大协作,为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技术支撑工作。

奶产业是宁夏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宁夏农业农村厅与中国农科院牧医所实施了奶牛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科技交流合作,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成效显著。2022年奶牛存栏、生鲜乳产量分别为83.7万头、342.5万吨,比2015年分别增长了120.8%、140.4%,成母牛单产由7.2吨提高至目前的9.5吨,提高了2.3吨,生鲜乳质量持续向好。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郑戈说:“在专家们的科技助力下,宁夏奶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今后,希望希望在人才培养、技术示范、优质青贮生产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技术支撑,以促进宁夏乃至全国奶业健康发展。”

观摩会上,专家们也指出,如何纾解当下奶业面对的困难,进一步推动奶业健康发展,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将是项目组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建议加快推荐奶产业专家团建设,进一步完善对全产业链的支撑工作。

据了解,202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全国畜牧总站联合河北、内蒙古、宁夏、山东、黑龙江等五省(区)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共同签署了《奶牛提质增效协同创新科技合作协议》,并实施了奶牛提质增效行动,通过行动实现了奶牛单产、饲料转化率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表示,中国农科院牧医所和全国畜牧总站协同宁夏、河北、内蒙古、山东、黑龙江5个奶业主产区联动,建立院地协同创新模式,集成示范推广各项高产高效技术,把实验室直接搬到了牧场,解决了科研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但要聚焦稳产保供,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链协调发展能力,合理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地方提出的人才需求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刘洁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组建奶产业专家团并在全国奶业主产区建立专家工作站,以区域奶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形成“专家团-工作站-牧场课堂”的服务格局,并围绕决策咨询、集成示范、应急支撑、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五项重点任务为我国奶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惠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