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高耸,机器轰鸣,挖掘机挥舞长臂,运输车往来穿梭,施工人员顶着炎炎烈日,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安装工作,在内蒙古北纬41度甜玉米科技园区项目(二期)的施工现场,公司负责人白智慧介绍道:“自项目开工以来推进得非常顺利,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精心组织、铆足干劲,工人、机械同步进场作业,争取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创收。”
画好宜居宜业景,绘就乡村振兴图。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坚持党建引领,优化农业产业发展结构,依托河套平原水丰土沃、引黄灌溉的良好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进一批带动性强、发展后劲足的特色产业落地到区,将党建和产业联盟深度融合,推动党建凝聚力转化为产业生产力,铺就富有临河特色的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之路。
“时下巴彦淖尔秋寒料峭,气温逐渐下降,为确保甜玉米鲜甜软糯的品质,最大化模拟室外种植环境,我们正加紧建设日光温室,同时配套水肥一体系统,建设冷藏保鲜库、分拣包装车间,预计9月底完工,10月开始移苗种植,来年3月甜玉米抢先上市,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该园区技术员朱绍蒙介绍道。
城关镇以“党建+特色产业”推动玉米园区建设,规划流转土地面积375亩,项目总投资3168万元。各党支部做好群众土地流转思想工作,积极流转土地,镇党委按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擦亮特色产业品牌。科技产业园通过“党支部+基地+农户+市场”的运营模式,以种植甜玉米、优质种苗为供应,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建立“春种麒麟瓜,秋种二茬甜玉米”的特色产业循环链。通过精细化分级分类包装销售,实现利润最大化,做优做强现代种植业,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同时,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持续发力,探索生态观光旅游,着力将友谊村打造成集“农耕文旅+亲子研学”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型示范村庄。
据了解,今年科技产业园投入运营后,可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160万元,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对当地农民进行现代农业技术指导培训,引导周边村民入园务工,让村民持续增收,实现连“富”成片的现代化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在城关镇友谊村里农户庭院错落有致,烟火之气浓郁馥香,40岁的温树清是十组村民,科技产业园区土地流转了他家3.7亩地,一年收入就有3700元,“产业园让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过上了‘甜’日子。农闲时去园区打工,在家门口干活能额外增收。”温树清对土地流转非常满意,脸上荡漾出对新生活的幸福喜悦之情。
下一步,临河区继续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和服务作用,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谋划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提升农业效益,持续推进以“特”招商、以“特”引资模式,助力传统农业改造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实现产业振兴步伐,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振兴壮丽画卷正在临河大地徐徐展开。
作者:马杨阳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