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坝村里说丰年

2023-09-25 12:58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杨晰然

秋日的阳光,肆意地洒在碧绿的玉米地里,玉米叶泛着金光,一垄垄玉米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几十个村民正忙着掰玉米,他们左右开弓,有的还哼着山歌,不一会,就装了一大袋。来不及擦掉脸上的汗珠,他们快速把玉米抬进路边等候已久的大货车里,又开始采摘装袋,玉米地里洋溢着收获的欢声笑语。玉米地的主人李大姐开心地说,今年种的水果玉米品质好,又脆又甜,200亩可以收成30万公斤。

这里是距离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46公里的丰坝村,是全县海拔最高,山路最多的村。就现在车程也要一个半小时,村里有18个村民组635户2703人,现在已经是一个以黄精、辣椒、水果为主导产业的宜居宜业美丽村庄,人均年收入1.3万元。十多年前,丰坝村却是全县最贫困的村镇。

这一茬茬的丰收景象,都离不开村里的能人——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肖吉发。提起肖书记,村里没有人不竖大拇指。今年39岁的肖吉发个头不高,但步履坚定,眼睛不大,但眼神坚毅,一看就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秋日的丰坝村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叶义坤 摄

拿起一个玉米,肖吉发熟练地剥开叶子,扒拉下几颗玉米粒丢进嘴里,“甜,肯定可以卖个好价钱,一亩挣个4000元没问题哈!”一旁的村民早就乐得笑开了花。肖吉发和大家一道把所有的玉米装上车。“这一车得有3吨多,今天就送往武汉。”肖吉发介绍说,订单是之前就已经联系好的,水果玉米品质好,根本不愁卖。

丰坝村的水果玉米丰收啦!叶义坤 摄

顺着村间小道,连片的辣椒地,一个个辣椒青翠饱满,挂满枝头;成片的黄精,郁郁葱葱,随风摇曳,像掀起一道道绿色的波浪;不远处的桃园里,一人多高的桃树依次整齐排列,满目葱茏的叶片错落有致。

“桃子已经全部采摘完了,今年收了20万斤。”种植大户肖老伯说起今年的收成,喜笑颜开。“肖书记是我们的领头羊,是他带着我们一起致富。”

秋丽丰收的田野。叶义坤 摄

肖吉发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从小就和土地打交道,结下了几十年的不解之缘。长期的务农经验,加上勤奋好学,他对家乡的气候土壤有着别人比不上的熟悉和了解。怎样改变单一的种植结构,让土地创造更多的价值,是肖吉发一直以来的愿景。他多次去邻村邻县实地走访,自己花钱买书籍、学课程,还远赴浙江、广东等地去了解种植技术、销售流程。学习回来,他带着家里人种植了30亩黄精,20亩百合。辛勤的劳动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致富不忘乡亲,肖吉发毫无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村民,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走进村委会办公室,一个皮肤黝黑,壮实的中年汉子迎了出来,“肖书记,我家百合今年大丰收,有了你们村委联系的销售渠道,我可挣钱了,今晚去我家吃饭。”说话的中年人叫苏杰,之前因家中变故外出务工,但经济一直困难,2020年返乡。肖吉发不但传授种植技术,还借给苏杰启动资金,帮助苏杰种植黄精和百合,“我现在在农行办了‘惠农e贷’,也是肖书记推荐的,我马上就可以扩大种植规模了。”谈起今后的打算苏杰满满的自信。

2017年,肖吉发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为增加群众收入,他积极探索发展新产业,引导村民改变种植思路,我逐一入户了解村民产业发展诉求,多次带村民外出考察学习产业发展,目前全村共种植林下黄精1800余亩,辣椒1200亩。2020年,肖吉发组织村民成立岑巩县精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村社合一”大力发展林下黄精、食用辣椒、水蜜桃、太子参、百合、水果玉米等高效作物产业,2022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帮助180余户农户实现土地流转和就业增收。利益链接脱贫户196户775人,带动脱贫户141户192人次实现就近就业。肖吉发带领丰坝村人过上了好日子,走在村里,干净整洁的村舍街道,远近繁茂的庄稼地,村民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尽显村美人和的乡村新风貌。丰坝村2020年还被评为“信用村”,肖吉发也多次被评为州、县、乡的先进工作者,2020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称号。

夕阳西下,整个村子都沐浴在金色里,桃树林里、玉米地里仿佛都溢出满满的收获的味道。

作者:文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