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流转形成“闭环链” 农民吃上“定心丸”
重庆市合川区推行“四联”闭环机制源头治理土地流转信访问题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邓俐
  • 2023-09-30 10:55:45

“土地流转有政府帮忙把关,还给优惠政策,流转给谁我们自己说了算,项目情况明明白白,这下可以放心流转了。”说这话的是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的村民李婆婆。近年来,合川区以国家信访局统筹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土地流转信访问题源头治理,针对农村土地流转领域信访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复盘分析,探索建立项目联审、政企联动、利益联结、问题联解全流程风险防控“四联”闭环机制,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平稳有序实施。

项目联审风险防范摆前头

“项目预计占地320亩,涉及2个村4个社,主要种植葡萄、桃子、李子、蓝莓等果木……”在合川区钱塘镇一农业开发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会议上,该镇负责人刘富强正向区信访办、区农业农村委、区发展改革委等与会单位详细介绍本镇计划实施的土地流转项目情况,多方联审为项目“把关”。

在多方把关的基础上,村民对多家企业反复比选后,最终在重庆某品牌管理有限公司、重庆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选择与土地租金标准相对较高、同类项目运营经验更为丰富的一家公司合作。据刘富强介绍,2022年10月以来,该村群众自愿委托村集体对土地进行再流转,签约率达95%。

“农村流转土地主要用于农业开发项目,受市场行情、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若项目流转规划不周,很容易‘烂尾’,导致项目业主和群众利益受损,继而引发租金拖欠、合同纠纷等信访问题。”合川区信访办负责人吴从楷介绍道,“为最大限度防范和减少土地流转矛盾纠纷,合川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土地流转源头管控机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土地流转项目实施前置程序,明确50亩以下由村社区审核,50亩至100亩由镇街审核,100亩以上由区政府审核的分级审核程序,区农业农村委全程指导监督,根据项目类别组建由相关单位、行业协会、法律顾问、村民代表等组成的评审团,分析研判流转规模、经济效益、环境影响、项目合同等风险隐患,严把项目准入关口。2022年以来,全区落实土地流转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25件,土地流转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72%。”

那么,土地如何流转?流转给谁?

据吴从楷介绍,在合川,土地如何流转,流转给谁,群众可以共商、共议、共定,依法自主决策程序公开透明,因土地流转引发的信访问题明显减少。

政企联动助力业主有干头

“只要愿意参与高标准农田改造,前5年免收土地租金,收益全部归项目业主所有,同时,政府还会整合涉农资金负责资金投入的大头,并承诺为业主提供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品牌打造等技术服务。”合川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徐君介绍道,“高标准农田改造有利于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从而提高土地流转经营项目抗风险能力。为此,合川区积极整合政策资金、技术指导、宣传推介等资源,引入有实力、有技术、有诚意的业主,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助力业主‘轻装上阵’,同时,由政法、农业、信访、司法等部门协同做好流转指导、纠纷调解、诉讼引导等跟踪服务,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打消业主的后顾之忧。如今,全区已累计引入数十家社会资本,投入数千万元参与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同时,通过发行国债、整合涉农资金等方式,去年一共完成了约两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以前无人耕种的闲置地变成能排能灌的高标准农田。”

利益联结保障农民有盼头

“以前,村民赋闲在家没活干,现在可以来园区打工,每个月收入2000元以上,大家反响都很好,都说在家门口打零工,既打发了时间,又增加了收入,日子更充实了!”合川区三庙镇安塘村党支部书记胡安菊一边查看创业产业园大棚蔬菜生长情况,一边介绍园区情况。

据了解,园区占地约280亩,采取集体搭台、企业带动、村民参与的“村集体+社会化组织+农户”模式,由镇政府整合资金投入到园区,项目建成后的固定资产归属镇政府,建成后经营管理权移交给安塘村集体,由村集体租赁给农业企业经营使用,农业企业按财政投资缴纳3%的使用风险保证金,村民自愿到园区打工挣钱,在获得流转租金之外又增加了一笔收入。

通过这种利益联结机制,群众利益有了“兜底”保障,有效调动了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加上严格落实履约保证金制度、复耕保证金制度等风险防控制度,有效防止了因收益分配不合理、业主中途“跑路”等情况造成群众利益受损,有效减少因“土地流转”问题引发信访维权。截至2022年底,全区土地承包流转面积达68.6万亩,占总土地承包面积的42.4%。

问题联解稳定发展有奔头

“一是依据《合同法》第94条、96条之规定,由村民向承包公司送达《解除合同通知书》;二是成立水果种植股份合作社,承包公司以租地上的附属物作为股份入股,每年所得利润用于支付拖欠村民的土地租金;三是收回土地,以社为单位进行分包……”条分缕析落于纸面,一件拖欠土地租金300余万、民工工资80余万的土地流转问题达成化解方案,这是合川区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行动中涉土地流转的成功案例之一。

为及时有效化解欠租、欠薪、协议纠纷等农业项目问题,保障业主、群众双方利益,合川区建立健全信访、农业、规划、司法等重点部门及镇街之间土地流转信息定期交换、矛盾纠纷联排联调、信访事项首接首办、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等11项机制,强化信息互通、风险预警、监管执法、访调对接、访诉对接等措施,推动矛盾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土地流转信访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且涉众较多,我们采取‘一案一策一专班’措施,针对项目经营状况、市场行情、矛盾争议等情况,灵活运用沟通协调、政策帮扶、引导诉讼等方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吴从楷介绍道,“合川区把土地流转领域纳入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常态化治重化积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相关信访问题落实领导包案、集中交办、挂牌督办等措施,推动解决土地流转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同时,整合政法、信访、农业、法院等信息资源,全面梳理土地流转项目经营状况、信访投诉、纠纷诉讼等情况,建立业主、项目‘红黑榜’信息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样一方面,为诚信业主、优质项目与闲置土地牵线搭桥,解决部分项目遗留问题;另一方面,为有流转土地意向的镇、村提供决策参考,规避‘劣迹’业主及高风险项目,提高土地流转项目成功率。由此,推动重心由‘减存量’向‘控增量’前移,促使土地流转双方增强法治意识、契约意识、诚信意识,共同营造土地流转良好生态,让业主和群众在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中更有奔头。下一步,合川区将不断健全完善土地流转运行机制,持续深化土地流转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保障农业项目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土地制度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农村群众、助力乡村振兴,让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