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原县:“五大工程” 推进乡村振兴

2023-10-18 09:22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胡琪

今年以来,陕西省三原县紧扣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和“五大振兴”目标,高位谋划、示范带动、统筹推进,全县农业农村亮点纷呈,乡村振兴稳健迈进。

实施产业提质工程。深入贯彻落实“两藏”战略,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围绕粮食、蔬菜、禽蛋、奶山羊等优势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全产业链条,制定出台《三原县全产业链实施方案》,健全推进工作专班机制,建成鲁桥蔬菜、陂西食用菌等多个农业产业基地。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2家、家庭农场8家,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达1098家。突出三原特色,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场,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打造出“三原圣女果、三原樱桃”等名特优新区域品牌。积极推广“三产带二产促一产”融合发展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推介三原圣女果、樱桃、红薯和花椒等全国名优特农产品,有效扩大名优特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实施引才聚智工程。聚焦人民群众在乡村产业发展、实用技能技术、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疑难困惑,在全县10个镇(街)成立“田间学校”,把课堂从“教室”搬到“田埂”,依托县农广校专业讲师、邀请知名专家开展现场实践教学50余场次,帮助群众解决技术难题。深化“51303”乡村人才培育模式,设立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5家、驻外招才引智工作站4家、候鸟式专家工作站8家、农业产业科学技术培训基地8家,10个镇办实现农民田间学校全覆盖。一体推进“土专家”“田秀才”“农村电商”等实用人才培养,通过“技术传帮带、大户带小户、产业强引领”等方式,1787名高素质农民常年服务农技一线。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活动,持续实施“揭榜挂帅”,加速推动“产业+人才+项目”融合,筛选报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端人才创新团队合作项目7个。新建“秦创原三原创新促进中心”,构建“产业链+人才链”的创新创业格局。

实施文化繁荣工程。以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为契机,连片打造三原文化艺术中心。高标准完善提升镇街综合文化站,新建成10个社区村史馆(博物馆),形成“15分钟城区文化圈”和“20分钟农村文化圈”。在鲁桥镇东里“会客厅”,设立书画传承室,非遗展区及图书角,实现文旅融合新空间。举办三原文化大讲堂10场次,演出30余场。组建公共义务辅导员队伍13支,培训学员3200余人。戏曲进乡村专场文化惠民演出85场,进镇村、社区放映电影2000余场次,艺术培训活动23期。全县共建成1个国家级文明村,市级文明镇5个,市级文明村10个,县级文明镇10个,县级文明村65个,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评选表彰县级“文明家庭”62户、“好媳妇、好公婆、好孝子”30名。

实施生态宜居工程。制定印发《三原县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编制完成70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切实为乡村建设制定“路线图”。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整治攻坚行动,全面巩固“三堆六乱”整治成果。按照“聚焦重点求突破、分层实施建模式、分类推进抓样板、逐步推开促振兴”思路,经村级申请、镇(街)筛选审核、县级评审、领导小组批准四个步骤,下发《关于创建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通知》,确定了独李镇王马村、陂西镇东毛村等20个村为创建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5月25日和8月8日召开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现场观摩交流活动,通过晒成绩、比先进,激励各镇(街)找差距、争进位,展示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成效,打造更加生态宜居环境。

实施党建引领工程。深化“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常态化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创建市级、县级过硬镇4个;结合村“两委”班子研判,排查重点村2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6个,储备村级后备干部794名,结合驻村干部期满轮换,增派四大运营商等5家单位包村帮扶,向全县69个“五类”重点村选派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217名、乡村振兴指导员67名。充分发挥乡镇党校培训优势,将优质培训资源下沉一线,量身打造精品课程,聚焦“线上+线下、课堂+基地、现场+远程”等方式,举办“三原大讲堂”4期,分级分层举办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班,在浙江大学举办党政领导干部、选调生、村党组织书记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3期,共计培训860余人次。

作者:唐晓晗 常莹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