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由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共同主办的艺术乡村与国土空间高价值开发研讨会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是北京国际设计周·2023首届北京艺术乡村博览会的学术活动之一,采取嘉宾对话与专题演讲的形式,围绕“艺术乡村从概念研讨到实践运营”“艺术乡村与国土空间高价值开发”“乡村新场景新消费”三个主题展开。来自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文旅运营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基层干部、大学生代表50余人参会。
在“艺术乡村从概念研讨到实践运营”对话环节,北京市农研中心一级巡视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刘军萍介绍了“艺术乡村”从概念到实践的发展历程与重要成果。首届北京艺术乡村博览会策展人、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宣传部、通州区台湖镇唐大庄村暖唐民宿、味仓品牌的负责人分别从艺术乡村实践角度进行了分享。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镇发布了按照艺术乡村理念规划设计的“北魏风韵,千年花乡”农文旅综合开发项目。
大家一致认为,要提升对乡村美学价值的认知,艺术的导入能改变乡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气质,能激发乡村文创、文旅产业活力,也能链接城乡,拓展都市的产业空间。艺术乡村是城乡融合的新生产、新生活、新生态的真切表达,我们要善于挖掘乡村的美学价值,用文化的力量、艺术的力量、科技的力量赋能乡村,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在“艺术乡村与国土空间高价值开发”对话环节,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郧文聚从“都市乡村价值是什么——如何发现都市乡村价值——如何展现呈现价值——怎样实现价值”四个维度引导大家探寻乡村国土空间高价值开发的途径。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农业农村部法规司综合处、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乡村规划处、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大同市新荣区、北京市密云区溪翁庄镇金叵罗村的学者和干部代表做了精彩发言。自然人文多样性保护、全要素统筹治理、系统思维、政策融合、农民受益、党建引领、青年参与成为对话的关键词。
本次艺术乡村博览会专门展览展示了首届首都大学生乡村国土空间高价值规划设计大赛、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创新设计大赛村庄革新与乡村设计获奖作品,研讨会上设置了大学生互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
在“乡村新场景新消费”主题环节,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民宿专委会主任、隐居乡里品牌创始人陈长春,中国旅游集团研究院信息情报室主任张昕丽分别从民营企业和央企的角度,围绕乡村新消费场景的开发、投资、运营做了专题演讲。
农民日报社秘书长焦宏作为历年艺术乡村活动的见证者,对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艺术乡村是铸魂的事,要关注传承,需要情怀和安静的心,用心坚持。北京国际设计周园区运营部负责人对主办单位积极参与北京国际设计周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北京国际设计周愿意积极搭建平台,为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继续贡献力量。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村镇建设处负责人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乡村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发掘与艺术乡村结合起来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土空间高价值开发还要破解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要破解沉睡资源变成农民致富,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问题,希望各位专家持续关注首都乡村,走进首都乡村,共同探讨高质量打造首都乡村振兴样板。
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首届北京艺术乡村博览会四个板块:“长城脚下我故乡”——长城沿线艺术乡村实践案例展、“千万工程,重塑乡村”——金叵罗乡村振兴实践案例展、“京典农园,休闲乡村”——北京乡村消费新场景案例展、“文创赋能,美育乡村”——艺术乡村文献展,体验了中国农民丰收节京郊“码”上市集,观看了农研中心联合北京电视台美丽乡村栏目组拍摄的乡村消费新场景专题片。艺术乡村“发现乡村之美、聆听乡村故事、重塑乡村价值、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村发展中心、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共同出席。随着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首届北京艺术乡村博览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下一步,主办单位将围绕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量打造首都乡村振兴样板,搭建平台,聚合资源,持续推进“艺术乡村”服务北京市“百千工程”,积极探索村庄渐进式有机更新、都市乡村国土空间高价值利用新路径。
作者:李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