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在北京昌平区百善镇银黄绿色农业生态园内,20余种智能农机装备进行了演示及展示。在演示现场,适用于设施温室操作的牵引式蔬菜起垄机、多功能田园管理机、PVHR2移栽机、设施蔬菜播种机一一进行了演示。
PVHR2移栽机进行演示。
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主办,旨在推广农业现代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理念,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机装备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
人工成本费用日益增高,农业生产成本投入较大,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是必然发展趋势。两年前,银黄绿色农业生态园的总经理秦爱腾提起育苗这一环节就感到头疼,“那时候,我和工人一起育苗,干一会儿就非常累!”如今,银黄绿色农业生态园在设施机械化生产方面大胆尝试,从播种到采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民和10多个农业园种植高品质水果番茄、黄瓜等蔬菜,面积达500余亩,起到了示范引领的积极作用。“未来我们将带动当地蔬菜产业发展,让百善镇蔬菜产业实现产业化、标准化。”秦爱腾表示。
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卫文介绍,随着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昌平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应用场景建设和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区设施温室总量达1.54万余栋(个),其中日光温室面积占全区设施面积的80%左右,春秋大棚、连栋温室面积占20%左右。昌平区在设施蔬菜、草莓生产关键环节已实现了种植全程机械化突破,全区设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近60%。
尽管设施农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依然还存在不少短板,距离“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所长丁小明说,我国设施农业装备研发制造与技术集成能力仍然薄弱,智能化、机械化水平总体较低,中小拱棚和塑料大棚等设施种植占比70%以上,具有环境控制力的连栋温室占比不到1%,迫切需要加快升级改造,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提升设施农业整体发展。同时,还存在设施农业服务配套滞后明显等问题。
昌平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尚君告诉记者,下一步,昌平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将围绕全区设施农业发展布局,在设施蔬菜、草莓等主导产业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加快补齐昌平区设施蔬菜、草莓等主导产业农业设施机械化应用短板,推动昌平区农业设施机械化向高质量发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梦帆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