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农业喜获丰收,广大农民以双手为笔、用汗水作墨,在神州大地上描绘了稻麦金黄、蔬果飘香的锦绣画卷,书写了辛勤耕耘、喜获丰收的动人诗章。总台农业农村频道10月22日至10月26日在黄金档推出《我们的丰收》乡村振兴题材系列纪录片。通过镜头,细腻展现了三秦大地多措并举保丰收、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故事,是在乡村振兴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品力作。
一、“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震慑视觉呈现三秦大地丰收景象。
陕西,地处黄河中游,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纪录片《我们的丰收》将镜头聚焦石泉蚕丝、柞水木耳、榆林樱桃、关中小麦、山阳挂面、富平奶山羊等陕西特色农副产品,通过《千年之约》《木耳出山》《大漠之樱》《龙口夺食》《羊乳之都》五集内容,都是“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故事,令人耳目一新,真实展现了新时代新农村的发展成果,为观众们带来一场感人至深的丰收之旅。
“勤养猪,懒养蚕,28天见现钱”,是石泉县百姓流传的俗话。当地老农谭福从河滩捡到文物“鎏金铜蚕”献给国家,从这个故事揭开了石泉县有2000多年养蚕和缫丝历史。汉武帝刘彻汉,命能工巧匠铸造“鎏金铜蚕”,奖励石泉的养蚕大户。石泉当年 “桑柘遍地,丝帛盈市”盛景空前。如今石泉县因地制宜制定振兴“鎏金铜蚕 丝路之源”产业战略,政府提供蚕种,产业扶持,蚕农得利,使得一度消失殆尽的养蚕业复苏繁荣了。2022年 石泉全县蚕桑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8亿元。镜头展现了银丝缠绕的茧房奇观,今年又是丰收年!百姓欢快舞动非遗石泉火狮子,表达了丰收的喜悦!
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的木耳产业,是享誉全国的“小木耳、大产业”典型和标杆。创出了一条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群众致富的路子。但是该县今年遭遇到历史罕见的连阴雨天气,木耳容易烂,养殖户急得抓耳挠腮。面对严峻挑战,金米村干部群众开动脑筋想办法,借来药材烘干机边采收边烘干,产量和质量跃上历史新高!农业+旅游+康养模式,使金米村成为旅游打卡网红小镇。
陕西榆林的毛乌素沙地,治沙20年的全国劳模张应龙在这里种下超过2500万棵树,沙地治理面积达到42万亩。60多岁了,到了退休年龄。他执意要女儿女婿接班,“忽悠”他们放弃了在城里的大单位工作,来到沙漠治沙。女儿女婿接班后,扎根沙漠,利用学到的知识和市场管理经验,发现智利的“车厘子”深受市场欢迎,于是在沙漠里种植大樱桃——布鲁克斯,樱桃中的贵族,以果大、味甜著称,是王牌产品。一颗精品布鲁克斯樱桃的售价可高达7元,而且,供不应求。今年又是大丰收!
今年陕西全省范围遭遇了持续的降雨,而且是历史上罕见的“烂场雨”,给冬小麦的收获工作带来了非常不利影响。“龙口夺粮”是陕西关中麦田主产区的关键一战!中国80多万名麦客,驾驶60多万台收割机,跟随麦浪成熟的节奏,开始一场浩荡的跨区机收作业。陕西省1400多万亩麦田收获完毕,是来之不易的“龙口夺粮”丰收年!
一代又一代富平人薪火相传,开启了富平“中国羊乳之都”的篇章。一百多年前,德国传教士从欧洲带来第一批萨能奶山羊。1958年,富平成立新中国第一家羊乳加工厂。1971年开始品种培育,1990年育成驰名中外的名品---关中奶山羊。2003年,富平县将奶山羊产业提升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富平县奶山羊存栏82万只,年产羊乳预计23万吨,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有农业科技人员保驾护航,富平县已建成百只以上奶山羊规模养殖场及家庭牧场600个,辐射带动人员超过12万,奶山羊全产业链产值达120亿元。
二、讲好“三农”新故事,展现新时代农民蓬勃向上精气神。
纪录片是民族的影像记录,记录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砥砺奋斗过程,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家相册。该片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入访谈,讲述了20多位新时代乡村振兴典型人物的故事。他们是胆大心细的农村改革先行者,是创新求变的农村文化传播者,是踏实肯干的致富带头人,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的平凡人。他们是“三农”图景中最为真实生动的力量,通过他们的生活和奋斗,观众将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活力和希望。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的薛强,是神禾塬“土地托管所”的负责人,面对历史上罕见的“烂场雨”,积极应对。早在播种时,就种子部门密切合作,把关更加严格,直接在地头增加了一道检测程序。一亩地取200个点,统计霉变和发芽的百分率。田间管理阶段更是科学检测数据和科学植保密切结合。在收获阶段,他敢定下4天收完3000亩这个目标,因为有种地小帮手,帮他提前做了预判。随着智慧农业服务平台的建立和完善,物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技术纷纷加入农业生产。最后,他们仅仅用了3天半,比计划还提早半天,完成了收割3000亩地麦田的任务。
李正森是金米村党支部书记,也是金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负责人。面对历史上罕见的连阴雨极端天气,养殖户都发愁,不采收,木耳受灾情况越来越严重。可采收了,一直下雨又没法晾晒。金米村种植木耳只有短短4年,一直顺风顺水。从没遇到过今年这种情况。今年金米村的木耳,还能丰收吗?李正森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联系了城里的药材加工部门的专家,实验利用药材烘干机烘干木耳,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掌握了控制数据,烘干出的木耳品质和口感都不错。使养殖户的木耳又卖出好价钱。2023年,金米村150户农户,共种植500多万袋木耳,价值1500多万元。
赖珍彩,村里人叫她赖姐。这个外表普通的农村大姐并不普通。她是明星村的养蚕明星。普通蚕农一张蚕可以出80到100斤的茧,而放在赖姐这里,就可以多出个十几斤。一张蚕总计要吃掉1200斤桑叶。为了满足蚕的食欲,赶叶子就是和时间的一场赛跑,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动作重复上万次,风雨无阻,不敢间歇。雨天路滑,她摔断了手,住进医院14天,放心不下蚕宝宝,每天打电话指导家人和其他蚕农怎样喂养蚕,才能吐丝多。一个爱蚕宝宝如自己孩子的蚕妈妈形象跃然荧屏。
任海娟,富平奶山羊界最大的网红,全网30多万的粉丝。这条浏览量超过1700万的短视频让她疯狂涨粉。对口型唱着歌,干着活是她的流量密码,妈妈则是她的摄像师。养羊、养牛,她非常能干,吃苦耐劳。娟子不仅自己赚了钱,还通过短视频为家乡打开一扇小窗口,有很多人就是通过她的视频认识了富平的奶山羊。她说“就是因为我家致富也是刚开始从养羊开始的,它是带动了我们这边的经济生活。他们对这个羊奶也挺好奇的,就是也想尝尝这个羊奶。因为好多人对这个羊奶也有认知,但是通过我对羊奶这个方面了解得更多了。”
该片生动刻画了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中年轻人为家乡改变赋能的新时代新农人群像,既让人们看到了乡村振兴后继有人大有希望,也树立了回乡创业榜样和青少年学习的偶像。
三、定格收获瞬间,展现影像力量,打造接地气又有时代感的三农题材纪录精品。
《我们的丰收》制作团队拥有丰富的拍摄经验和专业的后期制作能力,先后多次深入榆林、铜川、商洛、安康、渭南等地农业生产一线收集素材,只为给观众呈现出一个真实、鲜活的乡村生活画卷。
作为西影传媒又一重磅作品,《我们的丰收》充分发挥西影自身优势,用影像助力“三农”发展,通过“纪录片+科技”“纪录片+电商”等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赋能,突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发观众对于乡村振兴的思考和关注。
未来,西影将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持续推动“纪录片+”模式的创新发展,围绕历史人文、城市更新、工业发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重点题材,为时代留下最鲜活、最真实的影像记录。加快“西部影视”高质量发展步伐,创作更多优秀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网络影视等作品,讲好陕西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农业农村频道着力生动展现三农发展成就,生动展示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激发农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干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强大力量。
作者:王永利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