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以善德文化底子打开乡村振兴路子
以善德文化底子打开乡村振兴路子
——天津市宝坻区江石窝村的兴村之道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杜娟
  • 作者:林单丹
  • 2023-10-26 21:57:45

晚秋时节,潮白河河水奔涌,白色的芦花摇曳,金色稻田一派丰收景象。“我生在这传奇的村庄,先辈创造了你的荣光……耕读传家躬行久,善德福地美名扬”村歌悠扬,村民口中歌颂的就是家乡天津市宝坻区新开口镇江石窝村。

江石窝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学海开宗明义:“我们村就是主打善德文化,借助文化的力量,乡村振兴更有希望。”漫步村内两条主街,两侧墙壁统一绘制了家训家规;走进善德文化长廊,古二十四孝浮雕和新二十四孝墙画交相辉映,古代名人和当代伟人读书的故事感人肺腑;来到可容纳200人的喜庆堂,国庆举办婚礼的大红喜字犹在,欢声笑语似在耳畔回响;推开村民阅览室古香古色的大门,万册藏书使人顿生坐拥书城的感触。

近年来,江石窝村充分运用“党建+”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探索发展乡村产业,立体化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党建+治理”点亮乡村善治之路

用积分调动村民参与,以能动点亮善治之路。2022年6月,江石窝村启动“积善余庆,德兴江石”乡村治理积分制,村党总支部通过民主程序,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数据化指标,以集“善”的方式对村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善值”,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村党总支部开展“一颗红心向着党,改善环境促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中,党员带头、群众响应,大家都动手搞卫生,助力创城创卫,村民得积分、村队省资金、村风得滋润,调动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

村级事务千头万绪,四张清单一一规范。为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江石窝村将村级管理服务事项以及村民关心关注的事项细化为“三张基础清单——村级组织事务清单、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清单和村级小微权利清单”和“一张特色清单”,明确专人专管,大大方便了群众的日常生活。

“韩卫军家明天宰牛,新鲜的牛肉,有买的提前找他订啊!”大喇叭广播员张春如的声音响彻小村庄,“江石交流”微信群和村民的朋友圈也纷纷转发现卖牛肉的消息。一大早儿,郭艳红小卖铺门口就排起了长队,还有很多从宝坻其他乡镇赶来买牛肉的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韩卫军说:“大伙转发朋友圈,邻村的和城里人看到了也能买个新鲜,这牛肉根本不愁卖。”乡村“大喇叭广播”“公告栏”等传统通信方式与“微信群”“裕农通平台”、AI智能网联等数字化系统在村内综合运用,既能让群众看得懂、用得上,又能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党建+文化”绘出振兴好风景

书写歌颂古今优秀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软实力”。走进江石窝村党群服务中心,“向心广场”的“双墙一堡垒”便映入眼帘。两面墙分别展示着新开口镇的概况、区位图、规划图、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和新开口镇“一三二五”发展脉络。“向心广场是我们今年新打造的活动阵地,寓意党员群众万众一心永远跟党走,走向欣欣向荣、更加美好的未来。”江石窝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员主任郭学海说。

江石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幽深的善德长廊如同时光隧道,让参观者穿越神秘交错的时空,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古今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孝感动天”中的舜帝、“卧冰求鲤”中的大司马、“定期带父母体检”“常和父母做交心的沟通”......这些长廊内容,引导和提示来访人员崇善德、行新孝,让新二十四孝随时随地“孝”起来!“我们把这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方圆百里的党员群众代表,甚至天津市农学院、河北衡水等地的党员干部和老师学生们都经常来在这里开展活动,感受文化渲染和文明新风,也给村里增加了不少收入。”郭学海说。

江石窝村连续多年被评为区级“五星村”,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和“天津市文明村镇”。近年来,江石窝村里的善人善举数不胜数,都记在了村里的善德榜上。新开口镇涌现出“感动宝坻”人物11人、“天津好人”4人。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林单丹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