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是中国笋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竹林面积102万亩,农民人均竹林面积6.7亩。近年来,围绕“单家独户怎么办”“林农怎么富”“产业怎么兴”“林要怎么管”等核心问题,永安市持续深化林业改革,着力打造深化林改先行区,推动了竹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全市竹业产值97.8亿元。
着力完善机制,持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
为平等保护林地经营权,永安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对村集体收回的林地鼓励以林票的形式进行合作经营。鼓励支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全市现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345个,经营面积达130万亩、覆盖面达68.6%,其中家庭合作林场46个、股份合作制林场4个、“公司+农户+基地”10个、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285个。
积极鼓励和引导林权所有者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 2023年1-8月已流转714宗、面积174031亩。完成2家合作社参加2023年省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
持续推行“一站式”服务机制和告知承诺制林木采伐审批办法,放宽林木采伐因子限制,提高林木处置权限,今年以来,采用告知承诺制审批林木采伐证51份。
进一步完善林业投融资机制,推进林业金融改革,盘活林权和林农手中的小额林业资产,缓解林农“贷款难、担保难”,提升金融助力林业发展实效,在全市持续推广“福林贷”等林业金融产品。截至目前,2023 年永安全市新增林业信贷8120万元,全市累计发放林业贷款超50亿元。
着力发展高效富民林业,繁荣林区经济
“要搞竹子深加工,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永安市主攻二产、拓展三产、带动一产,促进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竹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现已建成全省最大、全国前列的笋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22亿元。全市有笋竹加工经营企业近20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
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截至9月,完善分类经营制度,完成森林综合抚育面积4550亩、完成割灌除草7650亩、完成林分修复900亩;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完成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建设面积6020亩;推动国有林场发挥专业优势,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完成造林面积850亩。
如今的永安,竹产业链日趋完善,拥有车厢底板、竹家具、竹重组材、竹炭等20个系列400多种竹产品,实现了“全竹利用”;其中永安竹木集装箱底板占全球市场份额30%以上,年产竹工程材40万立方米,形成全国最大的竹工程材生产基地,获批国家永安竹制品产业示范园区。
在林下经济方面,永安持续推进以金线莲林下种植为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2023年金线莲林下种植面积100亩,茯苓、灵芝林下种植近6000亩。主导制定的《金线莲》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已颁布实施。
着力强化森林资源管护,提高林业治理能力
全面深化林长制,建立市、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全市共设立各级林长336名,其中市级林长6名、乡级林长102名、村级林长228名。制定6项林长制配套制度,初步形成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的长效机制,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按片区成立6个基层林业执法中队,设立专用办公室、办案室。核查群众反映问题3个,落实检察院的移送案件函、建议书4份。全面完成省林业和草原局按季度下发734个森林督查图斑核查工作,今年以来,查处林业行政案件47起。
进一步扩大林票规模,仅今年以来,就完成制发林票额2442万元,提前并超额完成年度制发林票目标任务。全市累计制发林票额5869万元。持续深化林票权能,推广“林票贷”林业金融产品,累计共发放“林票贷”593万元。
提升林业碳汇开发水平,完成春季造林面积9860亩,森林抚育面积16870亩、封山育林面积23000亩。持续推进实施竹林经营碳汇项目(CCER),重点进行前期数据整理及申报资料的准备。
作者:许殊镌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蔡茂楷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