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传奇从未褪色 前路仍需奋斗——访云烟“108分”传奇亲历者后人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于轩昂
  • 2023-10-27 17:26:13

美丽的星云湖烟波依依、水光潋滟,犹如一颗明珠点缀大地,滋养着一方众生。坐落在星云湖畔的云南玉溪市江川区,山清水秀、物阜民丰,是“云烟之乡”的发源地之一,更是以“108分”的超高分数,摘取全国优质烟叶桂冠的传奇之地。近日,笔者来到江川区宁海街道海浒村委会,寻访到“108分”传奇亲历者的后人,从他的娓娓讲述中,感受云南烟草崛起之路,从历史中获得滋养与启迪。

老人名叫王世强,今年就要70岁了。就在70年前的1953年,他的父亲王天胜和另外两位代表一起,把一捆黄澄澄的烟叶送到了河南许昌——全国首次烟草工作会议暨烟叶质量评比会的会场。

“那个时候,云南交通不发达。我的老父亲背着烟叶,坐马车赶到昆明,又从昆明坐火车到河南,最后也没有赶上评比。在门口值班的人说:‘你们怎么现在才来?评比已经结束,没有办法了。’我的老父亲不甘心,向值班人员求情,说我们来都来了,进去看一眼也行。值班人员就放他们进去了。”

王世强老人讲述108分传奇的故事。罗钊 摄

虽然没有亲身经历当年的传奇,但多年以来,王世强不止一次听父亲讲过这个故事,早已烂熟于心,说起细节来头头是道。在他的讲述中,父亲王天胜是一位踏踏实实、不事张扬的奋斗者,1953年任海浒乡乡长,是种烟的一把好手,带领海浒乡的父老乡亲种烤烟、抓生产、发展农业,为云南烟草的崛起贡献了一份力量,而“108分”的故事,无疑是父亲最为传奇的高光时刻。

“他们进去以后,看到会场里有很多专家评委,就把烟叶解开,请求专家评委们看上一眼。专家评委同意了请求,看过之后,惊呼‘这个烟叶怎么会这样的好!’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叫喊第一啊,不得了,简直比第一名还好。”王世强讲到这里,忍不住激动起来,翘起大拇指连连挥动。

“我们海浒的烟叶好啊!”他说,海浒是一块“风水宝地”,土壤肥沃、水源丰沛,烟叶种植历史悠久。为了能选出代表云南参加烟叶大会的优秀烟叶,先是在云南省内进行选拔,选中了玉溪的“红花大金元”,然后又在玉溪地区选拔,从当时的9个县里选中了江川,而江川又从全县的种烟乡镇选中了海浒乡。

为什么海浒的烟叶这么好?王世强向我们讲述了秘诀。“当年是怎么种烟的呢?从烟苗开始,一墒一条沟,用泥巴糊起沟边,把垡晒好,然后到山上铲草皮,用火烧一遍,铺在田里面,这才把烟苗撒在上面。那时候没有化肥,靠点鸡粪啊,猪粪啊,就把烟苗搞起来了。我们栽烟,最看重的是管理,请两个老道的技术管理员,慢慢让烟苗长出来,移栽后还要施两道农家肥,通过认真精细的管理,烟叶长得非常好。”虽然已年近70岁,但王世强讲起烟叶种植技术来,仍然思路清晰,一板一眼。

讲到怎么种烟,王世强的话头几乎停不下来,许久之后才把话题转回到全国烟叶工作会上,而他的讲述也到了尾声。“最后怎么办呢?专家评委们也很为难,只好向上级汇报。最终上级决定:‘100分已经评出来了,那就给他们(云南烟叶)评个108分吧!’108分,就是这么来的。”

时光荏苒,往事并不如烟。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王世强的父亲王天胜早已亡故,王世强也已经不再种烟,但是“108分”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宁海街道党工委书记鲁熊介绍说,为了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海浒社区秉承108超满分传奇精神,将打造108分传奇农文旅融合项目,把烟叶生产、烟草108分文化和周边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服务好农业生产,讲好烟叶故事,为海浒社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动能。

太阳渐渐偏西,采访结束了。王世强和村里其他老人一起坐在村子中央的凉亭里,享受着安逸的晚年生活,在他们旁边的空地上,不久之后,一座与烟草企业合作共建的108文化馆即将拔地而起。历史与未来,在这片具有光荣历史的土地上交织辉映。

正是几代烟草人历经风雨,才把默默无闻的云南烟区,打造成为全国品质最优、规模最大、影响最大、需求最大的优质烟叶生产供应基地。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说明:云南的烟叶优势不是与生俱来,更不会一劳永逸,必须依靠全省烟草系统和烟农辛勤耕耘,守正创新、不断进取,才能守住优势、发展优势。过去的辉煌并未被遗忘,而前方之路仍需不懈努力。

作者:于轩昂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