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农业股份宝泉岭分公司乡村振兴的故事

2023-11-01 07:37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暴佳然

稻飘香、黍金黄、豆摇铃、谷满仓,北大荒农业股份宝泉岭分公司秋景胜过春光,与丰收交相呼应,粮食饭碗更加稳固、特色产业生机勃发、和美乡村引人入胜。在金色的秋天宝泉岭讲述着乡村振兴的故事。

“老闫”乐了

在宝泉岭分公司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的观景台前,已经退休的原双峰山管理区主任闫振友看到游客们络绎不绝,感叹道:“变化太大了!太大了!”回想起20年前,“老闫”是农业技术员,“那时候种植户都在火炕上催芽,晚上得看着,不敢睡觉,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春天人工插秧,田里的水凉,腿肚子都抽筋儿!粮食产量不高,更别提卖上啥好价钱了,往往是忙活一年,又挣不着啥钱。”

他外出调研,带领种植户从最初的57亩地开始,发展蟹稻种养,有效提升了粮食品质,也探索出一条“一地双收”的致富新路径。

退休后的“老闫”不褪热,积极参与到黑土地保护中,主动担任“秸秆禁烧宣传员”“田长”。“想让粮食质量提升,首先土地质量得保证!”老闫说。

如今,看到游客们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地来田间捉螃蟹、买大米、赏稻田风光,老闫无比自豪,他将种地的接力棒递给了儿子闫鹏。

闫鹏作为农业科班出身的80后“新农人”,和父亲相比,他感到幸福指数飙升。“肥料储备、浸种催芽全都统一管理、统一供应、统一服务,种子质量比以前更好了!啥心都不用操,芽种直接帮我送到田间地头。”闫鹏津津乐道地介绍着“双控一服务”让他省心又省钱。

今年,闫鹏带领种植户在开展生态种养的同时,应用节本增效措施,应用侧深施肥插秧机插秧一亩地能省十几斤肥料,无人喷药机喷药更轻松、定期进行叶龄诊断能让管理更精准……智能化管理不但粮食质量大幅提升,更让闫鹏轻松种田、赚钱。

“朱老板”富了

从远销全国的蟹稻米到风吹赤浪高的红糯高粱,从香飘百里的香瓜到供不应求的鲜食玉米,北大荒农业股份宝泉岭分公司打开了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

朱永年是尚志管理区有名的“朱老板”,他从生猪养殖到作物种植,从开商店当老板到烧酒致富,一路走来,尝到的是都产业带来的甜头。“早些年就想烧酒,但烧好酒需要好粮食,优质的高粱品种不好找。”管理区种植糯高粱以来,他看到了商机。优质的红糯高粱品种、科学的栽培模式、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以及健身防病等集成技术,管理人员每一步精心的管理朱永年都看在眼里,“在自己家门口种的高粱,酒烧出来更放心。”果然,酒香不怕巷子深,朱永年烧的酒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在农产品展销会等节庆活动中,来自周边市县的很多人慕名前来购买。无独有偶,尚志管理区依托特色种植,特色产业应运而生。文哲酒庄老板刘文哲,从自身种植葡萄到制作葡萄酒,从种植红高粱到酿红高粱酒,一条条产业链串起了致富链。

农产品深加工、香瓜种植、生猪养殖、农家小院......越来越多的特色产业让越来越多的“老板”脱颖而出。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宝泉岭分公司领导们看来,一手抓稳粮食增产,一手抓特色增收,两条腿走路才能培育出更多的“老板”,只有带领农户走上产业致富路,乡村振兴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莲花”美了

岭沐春管理区整齐的别墅,干净整洁的街道与绿树红果相映,刚刚修建的宝梧公路直通到家门口。岭瓜乡管理区员工单莲花说,“虽然我们两个管理区离得不远,但以前走亲戚,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特别不好走,现在骑着电动车都不颠!”

提起乡村振兴带来的实惠,单莲花有发言权。以前,她是贫困人员,靠救济生活。脱贫攻坚以来,她树立信心,在管理区的帮助下,参与农业环境治理、管理区亮化等工作,有了相对稳定又适合的活。

“现在我养猪、种菜,还会干很多种农活,一年下来也能多赚个两三万。”提起原来茶余饭后大家打打麻将还经常闹得不愉快,单莲花觉得现在邻里相亲的关系好太多了。“农忙时候大家一起下地干活挣钱,农闲时候在管理区栽花种草,在健身器材这儿运动,原来到处是猪粪味儿,现在环境好了,感觉花都比以前开的艳了!”单莲花的这股精气神,是基于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带来的底气,更有文明新风吹拂带来的和气。在这样的环境生活,她总是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北大荒农业股份宝泉岭分公司一个个富有特色、设施完善、乡风乡景乡味儿浓郁的管理区,闪耀在黑土地上,员工们过着“生产有声有色,生活有滋有味”的新生活。

作者:马文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伟林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