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四个聚焦”,山东潍城打造农村思政工作“开发区样板”

2023-11-14 08:44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李忆宁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潍城经济开发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聚焦聚力,深推实抓,多维延展,加强农村德治建设,树牢文明乡村新风尚,全力打造潍城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开发区样板”。

聚焦“三项体系”,压实农村思政工作“主责任”

建强组织机构。形成开发区党工委统领,村级党组织带动,党员、社工、公益性岗位、网格员具体落实的三级抓思想政治工作格局,选优配强农村宣传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政治待遇,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建强了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思政工作队伍。

优化顶层设计。制定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干部包村”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现总结工作经验,研究改进工作方法,探索创新工作措施。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

科学组织推进。突出领导带头抓,开发区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年到每户至少走访1次,对生活困难的家庭、留守户和农村老党员、老干部、退役军人进行重点走访,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增进沟通,村“两委”班子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及时解决问题,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良好社会风尚。

聚焦“三大主题”,建农村思政工作“主阵地”

建强文明实践阵地。整合乡村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文化广场等设施资源,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6个,志愿服务站55个,实现全覆盖,并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开设学习强国微讲堂。在开发区24个行政村建设学习强国微讲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志愿服务,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传承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以家风正民风树社风,以小家兴大家强国家。

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龙头工程紧紧抓在手上。采取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工作措施,重点打造市级文明村葛埠村、挂角子村、潘里村等一批精品样板村,示范带动其他行政村对标先进、比学赶超,有效促进了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

聚焦“三项活动”,唱响农村思政工作“主旋律”

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积极作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采取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深化创建活动等多种形式,倡导乡村文明新风,推动农村移风易俗。

丰富文化活动。从思想道德教育、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等方面,一体化推进各项活动,成立文体志愿服务队17个,广场舞、秧歌队等各类文艺团体23 个,开展文化体育、广场健身、农民运动会等特色文化活动300场(次),着力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家园。成立了首支艺术团——“和乐艺术团”,以“时代和谐、快乐共融、百花齐放、争创一流”为基调,以“高起点站位、高质量训练、高水平发展”为目标,立足群众需求、突出时代元素,通过朗诵、合唱、广场舞、小剧小戏、健身娱乐等艺术表演形式展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自艺术团成立以来,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黄河大集”、社区文化节、四季村晚、万人广场舞大赛等大型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共计参与文化惠民演出170余场,极大丰富了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强化典型选树。持续推进“道德选树”建设,扎实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和“好婆婆”“好儿媳”等系列活动,引导群众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找准道德坐标,累计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典型100余名,真正做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聚焦“三个机制”,育强农村思政工作“主力军”

建立常态机制。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工委工作的要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真正做到书记常抓、党委常议、机构常设、队伍常建,既有组织保证,又有阵地依托,畅通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

完善考核机制。制定了《潍城经济开发区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办法》,将思想政治工作实绩纳入村两委班子的考核之中,压紧压实单位“一把手”责任,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将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因素进行考核,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落地生根。

创新激励机制。以葛埠村为试点探索建立“志愿服务双积分银行”,大力实行以服务换服务的“双向闭环”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现有72支队伍、432名志愿者参与其中,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7次,人均时长约260分钟,兑换了洗衣粉、卫生纸、小米等价值3500元的实物奖励,有效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蒋欣然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