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既要保证颗粒归仓,也要保障储粮安全。11月13日-15日,第六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武鸣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22名进入决赛的选手同台竞技,切磋交流。
快速在仓库粮情模拟检测系统中找寻异常和故障,嚼两粒稻谷判断水分,大力筛出样本粮的杂质,在显微镜中辨别害虫种类……在“计算机粮情检测与分析”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们行云流水般娴熟的动作让记者眼前一亮。
“我找出了两个异常点,三个故障点。”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的符荣汉刚走出赛场,“这都是我们仓库管理工作的日常项目,只不过将时间压缩在25分钟,还是有难度的。我从去年选拔完以后就一直在准备比赛,利用工作之余学习理论、训练实操。”
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每三年一届,是粮食行业规格最高、水平最高、参与范围最广的技能比赛。本届比赛亮点之一在于会注重考核仓储管理员日常工作中用得到的技能,以赛促学,密切新技术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大赛(粮油)仓储职业执裁督导汪中明告诉记者:“这几届技能大赛为行业的日常仓储管理培养了很多人才,通过比赛推动从业者更多地进行自主思考,可以激励他们学习新技术或者新的管理方式。”
除了自主学习,对于符荣汉这些选手来说,依托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搭建的平台获得更多经验交流机会也是提升能力的关键。“我们那很多粮食检验员的技能形成都依赖于老师傅的‘传帮带’,开设相关技能培训的院校不多,因此能借此机会与全国各地的‘行家里手’探讨经验,学到其他地方更先进、优秀的技能,我觉得过程比结果重要。” 参加“农产品食品检验员”比赛的江苏省代表队参赛选手李兵表示。
粮食检验员需要为粮食“验质定等”,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收储,是粮食安全的“入口”关,直接决定着农民的粮食能卖出怎样的价钱。既要保障入库的每一粒粮食都符合标准,又要为收购粮食定一个合理的价格,考验着粮食行业精英们的经验和技能。
李兵告诉记者,在粮食的验质定等中很多需要依靠感官经验再结合仪器对稻谷判定等级,“我从业十年了,从新手成长为成熟的检验员,起码要经历大概四五年,三个粮食收购期的时间。”
当前粮食流通自动化、数字化、系统化和设施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粮食仓储管理、粮食安全检验等正朝着绿色、智能、信息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包括我们仓内储粮保管的业务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覆盖率基本达到百分之百了。靠机器是一方面,关键还要看从业者的技术水平过不过硬。”大赛(粮油)仓储管理员职业裁判长高玉树表示,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培养造就更多的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是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忙碌在基层一线的粮食检验员,李兵有同样的认知:“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一方面机器是由人操控的,很多时候机器不能代替人的感官,另一方面还得考虑到成本问题。”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表示,目前我国粮食产业还有很多薄弱环节,绿色储藏、质量安全、高效物流、粮油加工、机械装备和信息技术等方面,都有大批新设施、新装备需要高技能人才去推广应用,都有大批更加实用管用、能够降本增效的工艺技术需要高技能人才去改进发明。
《“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和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十四五”时期,全行业从业人员达到22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超过1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提高到28%。
“通过技能大赛这一平台,有利于促进粮食行业专业人才队伍能力水平整体提升。”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主任李福君表示,特别是在粮食储存、保管环节,不断推动储粮管理能力方式创新,提升仓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助力粮食节约减损。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文 见习记者 郭诗瑀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