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昔日石头山 ,今朝好“丰”景——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推进土地整治挖掘增产潜力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胡琪
  • 作者:张兰 李俊
  • 2023-11-17 16:43:06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洼垤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于山高箐深、石漠化严重,紧缺的耕地资源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面对恶劣环境怎么办?元江县持续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深挖粮食增产潜力,经过一年努力,仅尼白村就新增耕地近600亩,眼下正值玉米采收时节,昔日石头山,今朝好“丰”景。

这些天,洼垤乡尼白村都堵小组的百亩玉米地开始陆续采收,曾经荒野的石头山,如今被丰收的场景点缀着。“这片石头山开出来以后,我们农闲的时候可以来这里打工,一天也可以赚一百多块。”正在地里快速采收玉米的都堵小组村民张春梅说道。

开垦石头地是村里人一直想都不敢想的事,这里不仅石头多,还全都是又硬又大的石块,凭村里人的力量根本征服不了它们。但是,随着回乡发展的人逐年增多,人均耕地面积不足的难题也凸显出来,必须向石头山要土地。

要在贫瘠的石头缝里求生存,光靠群众一把镐子一根敲杆,费时费力、收益甚微。都堵小组村民杨里博说:“以前我们开荒是用锄头、十字镐一小点一小点地刨出来的,一天最多刨得一两分。”

石漠化治理涉及的问题复杂、时间跨度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如何“啃下”石头山?洼垤乡充分发扬“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四敢”精神,充分发挥基层自治能力,由村办公司与企业达成合作来开发这片石头山。在近六个月时间里,百余名工人和25台挖机同时开工,每台挖机的钻头至少换了三个,终于将石头山“啃”成了580多亩良田,同时,工程还配套25个水池、12.8千米管网和7.4千米机耕路等设施,通水通路且规模连片的耕地出现在人们眼前。

正在指挥工人搬运玉米的施工现场管理员罗学林说,自己承包工程20多年来,这次是他遇到最难“啃”的工程,二三十辆挖机在其他地方开工的话,同样面积的地只需要一个月就能完成,但是在石头山,他们每辆挖机的钻头都坏过三四个,才用了好几个月啃下石头山。

耕地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村子有了发展产业的基础。于是,村办公司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开发,用于发展种业培育、雪茄烟种植等,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种植结构,将通过5年的探索,实现人民群众、村集体经济、企业公司三方共赢。洼垤乡尼白村党总支书记杨芝光说:“都堵村土地整治项目以党建引领+村办公司+农户来运作,村办公司和都堵(小组)以土地流转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再和沃元公司合作流转开发,以每亩280的价格流转,所以村办公司每年收益2万多元。”

都堵土地平整项目新增耕地589.14亩,投资1980余万元,受益人口800多人。项目补齐了农业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促农增效、促民增收的目标。

今年,元江县按照入库一批,验收一批,实施一批,包装一批,规划一批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补充耕地潜力,启动12个土地整治项目,预计可增加耕地面积2496亩、水田1919亩,粮食产能188.9万公斤,耕地占补指标流转收益1.5亿元。

作者:张兰 李俊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