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伴随着收割机器的轰鸣声,切割、脱粒、粉碎稻秆、打捆等工序一气呵成,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岭泉镇5000余亩水稻迎来了丰收。今年以来,岭泉镇打破传统农业思维,以产业联营推进片区内资源共享,实现基础产业的互相借力、优势产业的互补提质。聚焦党建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今年粮食再获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持续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流转土地,搭建产业发展“桥梁”。由于村内土地弃荒撂荒情况严重,大田作物无人耕种,岭泉镇瞄准村内土地优势,指导村集体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农户不愿种的土地通过流转集中起来,进行托管经营或流转招商。采取“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模式,30个村党支部均成立合作社,入股土地面积7200亩,实现了土地的“旱涝保收”。为推动农田高标准建设,岭泉镇党委领办“联合社”,将30个合作社“组团打包”纳入镇联合社统一经营管理,破解了土地零散不成片的问题,实现了5000余亩土地的连片成方,形成全镇“共种一块田”的生产经营格局,助力村集体增收178万元,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村企共建,破解“产供技销”难题。立足技术薄弱、市场狭小等难题,岭泉镇及时转变发展思路,以打造龙马湖休闲区为契机,在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马棚官庄村率先采取“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方式推进农文旅融合。依托“头雁领飞”帮扶单位临沂市财政局协调资金,建设18座高效农业大棚及配套产业发展相关设施,占地面积70亩,主要种植蔬菜、草莓等高附加值蔬果,通过“订单式”“靶向式”的技术输送、产销对接,解决了村里没技术和产品销路难等问题,助力“产自临沂”品牌做大做强,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直供基地。2023年,美团运营经理已直接入驻收购农产品。
抱团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针对部分村庄规模偏小、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分布不均的实际,2023年以来,岭泉镇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治理相融、优势互补”的原则,创新采用党建引领“跨村联建”新模式,将全镇30个农村党支部划分为6个联建党委,由1个经济强村牵头领建,带动周边薄弱村集群化发展,共同探索“资源变产品、产品育市场、市场带产业”的发展模式。马棚官庄、化家庙子、渰子等村通过合作承包、土地投资入股、托管、供销等方式联村抱团发展,闲置资产得以盘活,不断推进各村资源共享、产业联动、集体共赢,促进村集体经济均衡发展,按下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加速键。
下一步,岭泉镇将继续在高质高效促进产业发展上做文章,推动党建引领农文旅深度融合,带领全镇农民走出增产不增收的困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作者:孙黎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自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