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云南施甸:从民生小事抓起 扮靓乡村好颜值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魏思慧
  • 作者:杨丽娟 段茸茸等
  • 2023-11-26 21:22:05

针对农村柴、草、物等乱堆乱放,部分村庄没有污水处理设施,造成污水乱排的问题,在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中,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紧盯事关群众生活中的小事、难事,从宣传引导、机制体制、硬件设施上发力,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全力推进农村环境再提升。

每天一大早,施甸县仁和镇五楼社区山脚村村民杨建香就开始忙碌起来,打扫卫生、抹桌子、扫地、浇花水,直到把整个家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才停下来休息,看着漂亮的花园、整洁的家,杨建香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家家都已经养成打扫卫生的习惯了,现在村庄的环境越来越好,下一步,我就想开一家农家乐,希望更多的人到我们村品尝我们的美食,欣赏我们的美景。”杨建香说。

山脚村共有41户205人,村民们主要靠种植蔬菜、外出务工增加收入,2022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17元。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此村里争取到21万元污水管网项目资金,家家户户架起截污管、建起化粪池,厨房用水、畜禽污水、厕所粪污、洗漱用水统一收集后进入三格式化粪池,进行发酵处理后,进入储粪池,沉淀后的水直接还田利用。

“原来的污水,有的人家倒去路上,有的人家倒去沟渠,蚊虫也多、苍蝇也多,现在集中到排污管,流到化粪池,沉淀后的水还可以用来浇菜水,真好!”杨建香说。

有了污水处理设施,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好起来了,村民的意识也要跟上来。五楼社区通过入户宣传、党员带头、定期检查、评选先进的方式,广泛宣传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党员带头做好家庭卫生示范,村“两委”定期组织检查,选树绿美庭院示范户典型等方式,解决了部分村民卫生意识不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需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实行爱心积分制、党员分片包干制、村民门前‘三包’制,把村民建设美丽村庄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仁和镇五楼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开梅说。

五楼村只是施甸县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施甸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因地制宜,按照“资源化、低成本、可持续、抓典型、做示范”的要求,积极探索经济实用的技术路径和治理策略,采取分散化、生态化、小型化、资源化处理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厕所粪污,实现就近消纳,就地利用。

今年以来,施甸县共实施32个村庄51932米(主管)的污水管网工程。同时,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卫生死角,持续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引导农户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目前,全县创建1个绿美乡镇、2个省级绿美乡村、105个市级绿美村庄。建设1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2个精品示范村、32个美丽村庄,力争到2023年底,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7%。

作者:杨丽娟 段茸茸 王建超 段宏波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