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第二届国际动物营养师大会暨优质畜禽产品营养调控技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以“优质畜禽产品的营养调控技术”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畜牧饲料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聚焦动物产品品质提升,围绕影响动物产品品质的各种因素,进行经验交流和成果分享,探讨提升我国肉类产品供给能力和营养水平的有效措施。
畜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支柱产业,是满足城乡居民动物营养需求、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抓手。肉类产品的稳定供给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肉盘子”。
科技创新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所长马莹表示,畜牧生产过程本质上是动物营养转化过程,动物营养调控技术创新和应用,对改善动物健康、提高养殖效益、提升肉类产品营养风味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饲料所正在非粮饲料原料创制、饲料精细加工和精准营养、饲料高效转化利用和畜牧业绿色低碳核心技术等方面持续攻关,力争为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和饲料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的科技成果。
饲料营养是畜禽产品形成的物质基础,对畜禽产品品质的调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李德发表示,要生产优质安全的畜禽产品,必须从饲养场地的选择,饲养优良品种,饲养环境,畜禽各阶段饲料,动物疫病,饲养周期,屠宰加工等各个环节实行综合控制措施,才能保证生产出卫生质量合格,无疫无害,无药物残留,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需求的畜禽产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肉品质改良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尹靖东认为,提高猪肉生产效率、改善猪肉品质是养猪产业链穿越谷底走向健康盈利的必由之路。与瘦肉生产速度、效率相比,猪肉品质对营养素的需求量是不同的,需要开展猪肉品质的营养需要量研究。
确保畜产品高品质,安全是基础底线。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晓红分享《肉类预制菜对畜产品品质的新要求》时提出,通过严格屠宰监管、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兽药饲料、完善抽检体系、宣传与处罚并举、投入增加提效等措施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同时,提升优质畜产品品质,需要完善评价指标。实施绿色、有机的生产标准,积极推广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畜产品安全,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的需求。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具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肉品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高峰提出,营养物质代谢中间产物作为生物活性物质(动物源)的研发及在饲料中的应用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通过营养调控的手段,改善动物健康,提高畜产品产量和品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必将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会上,泰高中国首席科学家张若寒主持时强调,保障人类畜禽产品品质是畜牧饲料产业链不懈的追求,也是动物营养师技术落地的根本。为适应当前畜牧饲料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求,深入研讨动物营养和畜禽产品质量的关系,助力畜牧饲料产业突破发展瓶颈、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增强我国畜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本次会议由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华信共享智库承办。华信共享智库创始人王文娟介绍,大会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既从消费者对优质畜禽产品需求的角度重新思量动物营养调控的技术和思路,也要站在生产者的角度,从行业对更低的料肉比、料蛋比的过度内卷中,探索一条走出养殖亏损和产品同质化竞争困境的突围之路。
同时,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会前召开以“优质畜禽产品的突破和突围之路”为主题的畜禽养殖食品龙头企业闭门会,针对优质畜禽产品发展状况、评估标准、有效的营养调控技术和品牌宣传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赋能畜禽养殖食品龙头企业突破发展困境,实现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和稳健发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菁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