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社会 详情
毕素春:拄拐杖的修路人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暴佳然
  • 作者:方超
  • 2023-12-07 21:56:27

在金灿灿的烟堆里,毕素春和他的妻子正在分拣烟叶,一面干活一面说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正值烤烟收获的时节,通过几个月的辛勤耕耘,今年毕素春家的烤烟丰收在望,夫妻俩人很是欣慰。

毕素春今年45岁,是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程海镇崀峨村委会毕家村的村小组长,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眼神中透露着一种坚定和淳朴。

“我自出生时就患有小儿麻痹症,左脚无法正常走路,没有什么文化,年轻时候到外地打工找不到好工作,在家里又干不了重活,那时候真的很受打击,但我很幸运遇到了我的妻子。”毕素春回忆。

毕素春虽然身体上有残疾,但他为人老实厚道、公道正派,妻子欣然接受了毕素春的追求,在妻子的鼓励下,他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热情,夫妻俩靠种庄稼维持着一家老小的生活。

“毕家村水源条件算不上很好,每到农忙用水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到田里面守水,前些年,村民每年都要为水源的分配闹得不可开交,但只要毕素春到场,肯定能解决矛盾。”崀峨村委会的老书记海全安说。

毕素春凭着自己的勤劳和善良,在村子里口碑很好,深受毕家村老百姓的喜欢和信任,村子里的各种大事小情都找他来主持公道。

在村民的支持和拥戴下,2016年毕素春顺利当选为村小组长。当上村长后,毕素春干活更加卖力了,把村子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开展种植技术指导、调解邻里纠纷天天忙出忙进,时刻惦记着村民的冷暖。

毕家村距离乡镇较远,道路交通不便,受限于偏僻的地理环境,50多户村民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着田地谋生,可遇到年成不好,收入也要受到很大的影响。

一直以来毕家村老百姓最大的经济来源就是种植烤烟,自1993年永胜县开始种植烤烟以来,烤烟产业不断发展,村民的种烟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都想要多种植一些增加收入,可这时候大家都犯难了。

“以前我们村的路太差了,要拉一点肥料物资都非常困难,全靠人背马驼。”村民毕云生说。

2015年以前,毕家村交通条件都比较差,家家户户到镇上都要经过一条土路,一遇到下雨天,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车辆根本无法通行。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毕素春下定决心要带领乡亲们修路。他杵着拐杖艰难地奔波往返各个村民家中,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说服让大家一起投工投劳修路。

又从村委会争取了8000多元的资金,毕家村修路这件大事终于启动了。虽然他干不了重体力活,但在修路期间他杵着拐杖忙前忙后,从来没离开过施工现场,生怕路修不好,辜负了村民的期望。

经过3个月不懈地努力,全村人投入了1700多个工人,3公里长的小路终于修通了。这条路不仅是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更是一条通向希望的道路,彻底改变了毕家村的现状,为村民铺就了一条致富之路。毕素春向村委会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现场村委会每年都投入2000多元用于道路的保养维护,毕家村的基础设施也不断改善。

毕素春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十分好学,在农作物种植的技术推广上,毕素春总是争着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毕素春(右一)和他妻子正在分拣烟叶(方超 摄)

“去年烟草公司让我们种植绿肥,改善土壤肥力,大家都不愿意尝试,我第一个做示范,看今年我的烤烟质量,每亩最少多卖七八百元。”毕素春说。

毕素春采烤烟叶(方超 摄)

这些年,在他的带动和示范下毕家村村民的种植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烤烟、蚕豆、油菜籽等产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好,烤烟种植面积从最开始的50几亩到现在的500多亩,每年约实现210万元的收入,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面对命运的不公,毕素春没有怨天尤人,用一根拐杖、一颗坚定的心,走出了一条属于他的人生路,用勤劳、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篇平凡却感人的人生篇章。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毕家村的村民们相信,只要有毕素春这样的村长,这条通向乡村振兴的小路定能越走越宽。

作者:方超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