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家乡河”系列报道丨广东东江:守护一江清水南流 保障粤港饮水安全

2023-12-11 22:50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刘婉茹

“清清的东江水,日夜向南流,流进深圳,流进流进了港九,啊流进我的家门口……”一首《多情东江水》记录了祖国对香港同胞的关爱。

歌曲中赞美的东江是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山,上游称寻乌水,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枫树坝库区与安远水汇合后称东江,流经广东省内六市,成为当地人民的主要水源。东江也是离港最近、水量最充沛的自然河流。12月8—12月9日,记者前往广东省河源市、惠州市、东莞市等地,聆听东江故事。

香港三面环海,淡水奇缺,曾经水荒频现。1964年2月,经周恩来总理正式批准,祖国人民克服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经济困难,开始兴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1万余名建设者经过艰苦奋战,仅用11个月就完成了全长83公里的东深供水工程的初期建设。1965年3月1日,滔滔不绝的东江水带着祖国人民的深情厚爱,进入香港千家万户,香港自此结束了缺水的历史。目前,东深供水工程每年对港供水达 8.2 亿立方米,占香港年淡水总量的70%—80%,自1965年至2020年累计对港供水达267亿立方米。

河源市新丰江水库处于东江的中上游,也承担着为东江中下游城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近5000万人民提供优质饮用水的使命。它因四季皆绿、处处是绿而得名“万绿湖”,长期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水库的修建也改变了下游“三年一小淹,五年一大淹”的局面,在防洪抢险的关键时刻,发挥出抗洪削峰的作用。

广东省河源生态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水质检测。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梦帆 摄

为改善和保护水质,广东省形成了人人参与的局面。“我的爷爷、父亲为了水库建设从家乡搬了出来,我也是新丰江水库第三代移民,全家人对这一湖水都有着特别的感情。身边的很多亲人都选择从这里走出来,远离家乡前往深圳、韶关等地。这里的水库移民从最初十几万发展到现在的30多万人了,可以说为这一湖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河源市水务局副局长赖少略深有感触。

“我们虽然是企业,也要履行好社会职责,和当地政府,一起齐心协力保护好东江水。”广东省粤电新丰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暹群告诉记者,作为水库电站虽然其功能有过几次调整,但目前调水功能还是第一位的。今年,公司也会按照广东省东江流域管理局给出的调度指令保持水位,多蓄水、少发电。

2018年年底,东江流域各地市全面建立河长制,河湖长体系延伸到村一级。各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实现了流域内江河湖泊管护全覆盖。

“东江的水质本来就很好,现在越来越好。”惠州市惠城区江南街道七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志恒是一名村级河长,管辖的范围有10公里,生活在东江边上的他自小就喜欢在东江里游泳玩耍,玩累了还会喝上一两口解渴。他介绍:“作为最基层的河长,我每周最少要巡河一次,一个月最少四次。平时的工作主要引导教育村民不去污染东江水,发现违建等问题时及时上报。”

守护好东江水质也离不开民间守护者的付出。2022年年底,东江流域六市护河志愿者达到53.6万人,参加巡河护河各种活动人次达到29.16万人,涌现了很多优秀护河志愿者,共护家乡河。

来自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的“民间河长”何汉强不定期就会穿上蓝色马甲的工作服在河边巡查,看看是否有村民向河里倾倒生活垃圾和废弃物。2018年起,他有幸成为了第一批民间河长,“这几年的时间不断进村入户给村民讲解保护河湖的重要性,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经过我们的努力,大家自觉性提高了,也不再向河里倾倒垃圾了,水质变得越来越好了。”何汉强说。

沿河而下来到惠州东江公园,惠州市捡跑协会首席教练文懿正带着志愿者在做着跑前热身运动,“伸出我们的双手,爱护我们的地球……”嘹亮的声音在公园里回荡。捡跑协会的志愿者们每天一起慢跑,再顺手清理河岸两边的垃圾。文懿说:“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惠州人,但是生活工作在这里,保护东江也义不容辞。我们捡的是文明,跑的是健康,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护东江结合起来,不仅非常有意思,而且非常值得!”

志愿者们准备进行捡跑活动。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梦帆 摄

一江清水,一路好风光。东江中上游水质常年维持Ⅱ类以上,下游水质常年维持在Ⅱ-Ⅲ类;流域拥有植物1022种,野生脊椎动物254种,鱼类35种。地处东江中下游的惠州西湖与东江相互连通,通过东江引水补水,持续改善西湖水质。一路沿着西湖长堤行走,绿树成荫,湖边红花点缀,游客络绎不绝,纷纷拍照打卡。西湖的鸟岛上,大白鹭、苍鹭、夜莺等五六十种鸟类在此栖息,每年冬季北方的候鸟也在此筑巢过冬,日出日落之时,满天飞舞的鸟类,与清澈的湖水相映成趣。

惠州西湖鸟岛。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梦帆 摄

东江两岸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老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未来,东江将继续朝着“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梦帆 李锐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