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做支柱 致富有出路 ——内蒙古林西县新城子镇聚焦乡村产业观察

2023-12-14 21:01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刘婉茹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聚焦产业发展,充分发掘资源禀赋,发展壮大林果、中药材、玉米皮贴画及产品深加工优势,不断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让更多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共同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城子镇有吉红123小苹果、沙果、锦绣海棠等内蒙野果经济林4万亩,进入盛果期果树 1.5万亩,产出鲜果 1万吨,年人均增收1.5万元。随着果蔬深加工项目投产运营,全镇林果产业步入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内蒙野果”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响亮。

“以前我们要么去外地或者去别的市区打工,晚上回不了家,无法照顾老人孩子,要么在家照顾家人,没有收入,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家门口的果蔬深加工厂、中药材深加工厂都可以打工,离家近,可以做到挣钱顾家两不误,在照顾老人孩子同时,每年还能增加1-2万元收入,我们特别高兴”老虎石沟村村民王国玲说道。跟王国玲一样,大部分工人都是当地的村民,从最开始的不熟悉,到现在已经能熟练掌握每个岗位上的工作技能,既增强了本领,还真真实实地收获到了“金饭碗”。

“以前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产量低、收入少。现在改为种植中药材,不仅价格高,而且市场前景好,别看现在是一个个‘土疙瘩’,三四年之后可就成了‘金疙瘩’,我们家去年冬天一亩地的收成在65000元左右,总产值达100万元,收入还是很可观的,而且现在咱们这的中药材深加工车间也建好了,都是直接来家里收购的,销路问题就更不用愁了”。大金沟村种植大户王树国胸有成竹地说道。

 新城子镇不仅依托林业资源优势推动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实现一地多收,还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探索性的由传统的原材料销售向初加工转变,通过“村党总支+合作社+市场+订单”的模式,建设集仓储、加工、包装等为一体的中药材交易平台,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增加了药农的收入,为当地村民群众致富种下了“药引子”,鼓足了“钱袋子”,走出增收“新路子”。

正值农闲猫冬时节,在老虎石沟村乡土人才培训基地,有三五成群的妇女同志经常聚到这来做玉米皮贴画。“过去好多人觉得玉米皮没啥用,有的当柴烧了,有的当垃圾扔了,可是在我们手里却当成宝贝。”轩辕霞大娘高兴地介绍,“我们以前冬天就是聚到一起拉拉家常,现在做这个玉米皮贴画,又能学技术还能挣点零花钱,现在玉米皮贴画已经申请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姐妹们都很高兴。”如今的轩辕霞大娘已经成为了姐妹们当中的巧手代表,大家有不会处理的技巧都会问她,成为了村里的技术骨干。

玉米皮经过整理、挑选、晾晒、染色、分拣等工序,在能工巧匠的手工编织下变废为宝,还可以编成背包、坐垫、提篮、地毯、小工艺品等独具特色的产品。双兴村村民沈玉燕说:“用玉米皮编织工艺品,没有成本还接地气,在家坐着就能干,一天可以编两个筐,坐在炕头上就能挣一百多块钱,还不耽误家里的活,最适合我了。”

面对玉米皮编织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新城子镇经常性开展相关培训活动,让更多妇女群众熟练掌握这门技术,真正用好玉米皮这一绿色生态资源,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