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近日贵州省进入低温雨雪天气以来,贵州省贵阳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制定“八举措”做好今冬明春“菜篮子”稳价保供工作。
落实防寒抗冻措施。强化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对可能出现的低温灾害,科学制定防范措施,分类施策,适时派出工作队指导生产基地和企业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对蔬菜产业,重点抓好在土菜田间管理,做好增温;及时储备农资,做好病虫害防控。对畜牧业,加强饲草、饲料储备,及时维护老旧圈舍及设施,排查增温设施设备及电路安全,做好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对大田作物,施腊肥后及时中耕培土,有条件的地区做好覆盖保墒,在12月下旬到1月上旬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薹素内酯、多效唑或烯效唑等增强越冬油菜防寒抗冻能力。
强化生产调度。抓好冬春蔬菜生产,实现12月至次年2月有50万吨蔬菜供应本地。抓好畜牧业生产,实现家禽、鸡蛋生产自给和生猪30天应急供应。抓好应急基地调度,加大对蔬菜、生猪应急保供基地生产情况调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发生紧急情况时,优先供应贵阳市场。
畅通市场调运渠道。抓好批发市场货源组织。指导主要批发市场和重点流通企业加强产销对接,与省内“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签订购销订单,加强形势预判和市场货源组织,引导一级批发市场建立充足的市场储备,发挥综合性批发市场的“稳压器”和“蓄水池”作用。抓好生猪屠宰供应。统筹市内生猪屠宰企业,加大与黔南州、铜仁市、黔西南等地生猪养殖企业产销对接力度,当全市总屠宰量连续7天少于1500头时,启动生猪应急调运,并适时启动冻猪肉投放。抓好运输道路畅通。科学制定措施,消除低温雨雪造成的道路结冰影响,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确保“菜篮子”产品运输畅通。
持续完善流通体系建设。优化零售终端布局。结合全市“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加快推进农超市场体系建设,不断优化终端业态布局。优化零售端货源组织。以全市154个惠民生鲜超市和60余个大型连锁超市为主要载体,指导鼓励流通主体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拓宽采购渠道,加强生鲜蔬菜、肉类、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采购储备,确保终端供应充足、品种齐全。落实惠民价格。督促惠民生鲜超市切实履行公益性市场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零售价格低于周边农贸市场15%-30%,并略低于周边大型社会化连锁超市的价格政策,设立“一元菜”专区。
做好应急储备。严格落实粮油增储任务,提升粮油应急供应能力;抓好市级冻猪肉储备管理工作,加强日常监管,确保轮换有序,数量充足,在猪肉价格高位运行达到投放标准时及时启动市级政府储备冻猪肉投放,平抑市场猪肉价格。
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及预警。加强价格监测。在全市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综合超市、惠民生鲜超市及主要农贸市场确定重点监测点,按照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监测品种进行监测,并实行监测品种商品信息定期送制度,及时研判市场供应形势。强化市场监督执法。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督促经营者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置舆情,化解价费矛盾,严厉查处不正当价格行为。
落实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密切关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情况,在达到CPI单月同比涨幅达到3.5%或CPI中食品价格单月同比涨幅达到6%时,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价格补贴,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物资需求。
加强“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合格证达标制度,完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加大“菜篮子”产品巡查检查力度,今冬明春计划在生产端抽检食用农产品不少于710批次,计划在市场端抽检300批次,对检出含禁用物质的不合格产品做到100%查处,避免不合格农产品流向餐桌的风险。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