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河南省濮阳市:抓实救助“三大关键”巩固兜底保障成果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王璐
  • 2024-01-09 17:36:24

社会救助对困难群众而言,是摆脱困境的“及时雨”,是燃起希望的“雪中炭”。近年来,河南省濮阳市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为目标,做实精准施策、简化程序、优化服务三大关键,持续推进低保等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实现了政策找人、一门受理、服务救助,推动社会救助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精准施策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濮阳市建成“一网、一库、一平台”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体系,建立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救助帮扶机制。建立一张网,全面摸排纳入。积极转变救助方式,健全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一张网”,通过对全市农村人口特别是防返贫监测对象、低保边缘人口、重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走访摸排、政策宣传、程序纳入等工作,做好低收入人口信息采集和精准认定。完善数据库,精准实施救助。按月对接有关部门,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临时救助、低收入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教育、人社、住建、卫健、应急、医保等部门专项救助人员信息录入动态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形成完善低收入人口信息库。运用一平台,实施临时救助。用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根据群众致困原因困难程度,细化对象类别,摸清救助需求,因户因人施策,分类分层解决群众面临的困难,提升救助精准性。对因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性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

精简程序从层层审批到一门受理社会救助,重在精准,贵在及时。濮阳市采取一门受理,简化救助程序,依托乡(镇、办)综合服务中心,统一设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窗口,统筹协调相关业务部门,明确部门职责及分办、转交、转送、转办、转介流程和办理时限,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真正做到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下放权限,压缩办结时间,将低保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到乡镇,实行低保申请一线审批,压缩了低保申请办理时限,困难群众提交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即可获知审批结果,最大限度为困难群众提供便利。闭环管理,做好结果告知,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告知相关救助政策,经申请人同意后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认定;不予认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3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或其代理人并说明理由。今年以来,全市农村共纳入低保对象72447户、101134人,累计发放资金18732.11万元;特困供养对象16145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1535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0065.02万元。

精心服务从临时救助到服务救助濮阳市统筹救助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政策落实。设立专门场所,制定《濮阳市实施“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濮阳市“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工作制度》,要求市级建立社会救助工作办公室,县区建立工作中心,乡镇设工作站,村设工作点,实现全市临时救助服务场所全覆盖。配备专门人员,按照每800-1000名常年救助对象不少于1名专职工作人员和1名兼职工作人员比例配备,明确工作职责,做好受理申请、走访调查、审核发放、咨询服务等工作。创新救济机制,制定《“资金+物资+服务”社会救助新模式实施方案》,推进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类救助+服务类救助”模式转变。在按照省级标准按月发放社会供养资金落实救助政策同时,通过慈善救助、临时救助、专项社会救助、街面巡查救助、扶贫济困志愿服务方式提供民房重建、食品被服、应急救助等物资救助,通过购买服务、开发岗位、设立社工站等方式提供照料护理、康复训练、送医陪护、心理疏导等服务。截至2023年8月底,全市实施临时救助3634人次,累计救助资金509.9万元,发放棉被、棉服等物资3万余套。

作者:王璐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