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力做好为民服务工作,坚持文化导向,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共建共享,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抓手,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加快基础文体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群众文化生活充满“热度”,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公共文化设施全面提质 打造群众文化休闲“主阵地”
化龙镇持续扩展群众文体生活圈,对17处农家书屋进行标准化提升,全镇累计藏书超10万册,各农家书屋全年免费开放,有效解决群众看书难、借书难问题;依托新投入运营的裴岭、丰一、丰三、西庄子、城南、板桥、辛店7处幸福食堂,常态化进行“餐前饭后一刻钟”文化展演,不断丰富老龄群体的文化生活;按照“五有”标准,高水平打造了1处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3处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辛旺、丰三等村更换体育器械,翻新文体广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真正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成为“繁荣乡村文化、展现农民风采、构筑精神文明”的百姓之家。
公共文化队伍配齐配强 建强公共文化服务“主力军”
积极发动辖区内文化人才、乡土人才、“五老”人员、文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人员,组建高素质志愿服务队伍,围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四大主题,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组建广场舞、锣鼓队、戏曲等文艺队伍25支,志愿服务队54支,志愿服务人数超过6000名,先后开展“学雷锋”“理论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带动全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活动亮点纷呈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主菜单”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和志愿服务队,先后组织了“粽叶飘香 浓情端午”“月满中秋 情系国庆”“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等主题活动,同步开展孝老敬亲饺子宴,老年人义诊、义剪等志愿服务活动,用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南柴、庆家、安乐等6个村设立美德健康家长学校,配齐讲师团队伍,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使美德文化春风化雨、德润人心,惠及2000余户家庭;以“五美”为标准,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形式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评比宣传活动,掀起全镇比“美”热潮;深入开展“美德信用典型选树”“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评选活动,营造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常态化开展“一村一场戏”“公益电影下乡”等活动,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看得尽兴,乐在其中。
公共文化底蕴挖掘整合 共谱公共文化服务“主旋律”
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精心规划和设计,构建更加完善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致力打造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建成板桥村村史馆和信桥村乡村记忆馆,已成为研学旅游热点,更成为化龙镇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在涵养文明乡风、弘扬优秀文化、资政育人中各放光彩;借助特色种养业板块发展契机,有效串联乡村文化展示等内容,全面拓展休闲观光、田园采摘等新业态,促进农旅深度融合,拓宽强村富民的振兴之路。发力电商经济、食品深加工等板块,促进胡萝卜产业融合发展,以典型示范带动提升地域产品品牌影响力,擦亮“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镇”这一金字招牌。
作者:冯帅帅 张文骐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