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99平方公里。
营造林及种草131.92万亩。
16个国考断面水质首次实现全面达标……
2023年10月15日拍摄的榆阳区古塔镇杏林红叶美如画(无人机照片)。李志东 摄
去年以来,陕西省榆林市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坝综合治理,持续开展生态治理和美丽榆林建设,让榆林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99平方公里
时下,小寒刚过,天气依然寒冷。在横山区白界镇黑峁墩村,无定河畔的一片水域湿地,住着一群可爱的精灵——朱鹮。它们或悠闲散步,或嬉戏觅食,或翔于鸟舍。
据横山区林业工作站站长方伟介绍,自2023年10月10日至今,20只朱鹮穿越秦岭一路北上“落户”在无定河畔,已经度过了80多天。
“无定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为朱鹮重归陕北创造了基本条件。如今,它们已经有6对成功配对,繁衍生息大有希望。”方伟说。
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水生态保护方面,我市系统实施了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全线综合整治,定边县无定河源头区示范段及榆阳区鱼河峁镇农防示范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突出抓好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综合治理,2023年水利部下达榆林建设276座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淤地(拦沙)坝工程,其中新建淤地坝38座、拦沙坝238座。实施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347座,建设坡改梯0.98万亩,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99平方公里。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水生态流域统一管理,通过落实“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水资源、危害水生态、影响水安全等重大水事违法行为,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32起。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集中开展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巡查河道6800多公里,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持续推进水生态治理迈上新台阶。
营造林及种草131.92万亩
近期,榆林市首个5G林业有害生物智能化监测平台在米脂县高西沟村建成并投入使用,为现代林业工作迭代升级、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智能化监测平台由智能诱捕器、虫情分析仪、测报灯、太阳能供电系统、智能终端平台等组成,不但具有智能诱捕害虫、烘干、提供标本等功能,而且能够自动识别常见林业害虫,完成对林业害虫测报、趋势分析及预测预警,并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终端、统计分析,为榆林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立荣说。
智能化监测平台的投入使用,只是榆林借助科技力量助推生态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榆林聚焦“东、西、南、北、中”五大生态空间,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治理,让榆林大地逐步由“浅绿”向“深绿”转变,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多样,生态环境更加具有保障能力。
生态治理,久久为功。据悉,2023年,榆林争取并投入中省市资金19.4068亿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林草建设项目44个,生态保护修复4.97万亩,完成营造林及种草131.92万亩,资金投入和造林种草面积创历年新高。为解决传统飞播无法下种和乔木飞播保存率低等问题,我市研发出种子大粒丸化技术、带苗飞播等新技术,实施飞播造林20.5万亩,撒播各类种子10.67万公斤,并首次在沙区试验撒播乔木树种。通过建立健全“林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林草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保护林草资源和生态安全,为建设美丽榆林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志东 王疆瑜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