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寿光:以主题教育成果推动村集体经济“活起来”

2024-02-01 19:36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刘婉茹

近段时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文家街道持续深化主题教育,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街道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不断凝聚工作合力,在基层党组织形成“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让主题教育在农村落地生根。

文家街道以辖区56个村“如何实现村集体经济再发展”为课题,结合地域优势和村情实际,引导各村由“集体资源利用”向“集体资源重用”升级,探索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发展样板。不合理合同一份份来理顺,遗留问题一个个来化解,低效资源一处处来规划,打造文家“村庄样板”,带动全域村集体增收。

文家街道市场东总支董屯村,位于街道农产品物流园东侧,全村共160户630口人。2021年董屯村“两委”班子重组,党支部书记是“85后”,共3名“两委”成员。这个年轻的“两委”班子有干劲、闯劲和韧劲,计划2024年让村集体收入再翻一番,突破20万元。

十年“顽疾”一朝“清除”

董屯村西头紧邻中心街的位置,有一处8亩的地块,是遗留10年的“顽疾”,该地块长期存在纠纷,村集体一直未收回。

“因为难就不办了?!”董屯村党支部书记董龙波和村“两委”成员下决心收回该地块,“我们不仅要办,还要办得漂亮!”在街道全力支持下,该村村“两委”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员靠上抓攻坚,正式向遗留10年的“顽疾”宣战!

与地块原租赁户的沟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1个多月,超过20次的见面沟通,村“两委”以“踏破门槛换真心”的细功夫,赢得了原租赁户的理解和认可:“我看出来了,你们是真心为村里办实事,我马上就搬!如果村庄发展需要我的话,我也可以继续参与。”

1月10日,原租赁户自行将房屋、羊圈等地面附着物全部拆除,存在纠纷长达10年的村西设施农用地成功收回村集体,该地块将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刮目相看!”村里老百姓对“两委”班子的做法非常认可,“我们书记虽然年轻,但有想法、有魄力,大家伙都非常支持!”

让账面数字落实到村集体

“我们村集体收入大概有10万元,但这是理论上的收入。”董龙波书记介绍,“村里承包出去的土地,有些承包费还没收上来,虽然有些的确在经营上存在暂时的困难,但承包费是村集体的,我们必须对所有村民负责。”

村“两委”以“服务”的方式上门催缴承包费,了解承包户遇到的困难,有问题解决问题,有困难协调解决困难,“都是为了发展,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这是村“两委”给出的答复。很快,此前账面数字全部落实到了村集体账户上。

壮大村集体经济,最终的实惠都将反馈给村民,村“两委”结合本村村民诉求,利用集体收入,并在街道和邻村的帮助下修缮了出村路,进一步方便村民出行。

让村集体收入再翻番

“2024年,我们的目标是让集体收入再翻上一番。”提及未来发展,董龙波书记可是有着自己的一套想法。

据了解,该村距离农产品物流园很近,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目前,村内有4家电商,主要出售各类种苗、应季水果蔬菜等,高峰时每天出货3-4万单,发展潜力巨大。

今年,董屯村将围绕回收的8亩土地做文章,计划建立起一家集蔬菜购销、农业电商、网红带货、包装仓储于一体的高标准便民合作社,帮助村民解决蔬菜产销问题。引进农业电商企业入驻,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发展高端套菜、特色农产品等,争取在3-5年内在村内初步实现农业订单化,为村民致富增加新渠道。

主题教育的深化不仅帮助辖区各村树立起了发展的信心,也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指明了方向,让村“两委”班子敢向遗留问题“宣战”,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村集体利益,为发展扫清障碍,切实把主题教育与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向村级延伸。

作者:高慧 张文骐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