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心发布《农村中老年人智能手机和短视频使用与价值研究》报告并组织研讨。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与会,就如何发挥短视频的积极作用,提升农村中老年人社会融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议题建言献策。
近年来,老年人用网过度、网络沉迷等议题屡见报端,言辞激烈,引发社会焦虑。会上,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教授以“理性看待老年人用网时长”为题进行分享,认为现有“老年人沉迷网络”的说法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和夸张成分,呼吁大众理性对待。
为了解老年人的真实用网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展开的“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与数字融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老年网民平均每天的用网时长为3.3小时,低于全国网民的平均水平4.16小时,整体用网时长合理。
本次报告调研同样发现,农村中老年人大多在闲暇时间少量、短暂地使用短视频,整体上暂未出现明显沉迷现象。其中,超三分之二受访者日平均使用时长在2小时以内,日平均使用时间在3小时以内的则超过八成。
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
翟振武还介绍道,除了用网时长之外,是否对其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造成负面影响是判断网络沉迷的另一重要标准。然而,老年人退休之后,无需再承担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和期待,因此,使用互联网本质上不会损害其社会功能。“判断网络沉迷的前提要区别不同用网群体的实际情况,不应该直接套用管理青少年群体的用网标准来约束和评价老年群体。”
与此同时,多项研究表明互联网和短视频使用有助于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应作为提升老年生活福祉和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助力之一。“目前,我们仍应致力于破除数字鸿沟,帮助老年人更广泛、更充分、更熟练地使用互联网。”
作者:龚义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