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锦绣中国年|文化合作社里敲响乡村“致富鼓”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杨钰莹
  • 2024-02-14 12:14:08

春节假期,在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陕西省韩城市古城景区,处处洋溢着新春的喜庆气氛。敲锣鼓、秧歌舞、划旱船、骑毛驴等各项民俗社火表演轮番上演,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建筑群被精心妆点上新春元素,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发现传统、感受年味。

令旗挥舞,锣鼓声如万马奔腾般倾泻而出。来自韩城市板桥镇的围鼓表演引来游客驻足。韩城围鼓闻名遐迩,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问起这支锣鼓队来历,“我们是板桥镇文化合作社锣鼓分社!”鼓手程文娟自信说道。

文化合作社锣鼓分社正在进行围鼓表演。

何为文化合作社?文化和合作社怎样结合?这得回到一年前寻找答案。

板桥镇,地处韩城市西部山区,曾经受“两梁夹一川”的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发展乏力,常住人口多为老幼妇女。但事有两面,该镇同时又具备韩城围鼓、秧歌等非遗文化资源,几乎村村都有擅长锣鼓、秧歌和手工编织的“能人”。如何用好文化资源反哺经济,让村里的闲置劳动力都有活干、有钱赚,是当地政府思虑的重点。

2023年2月,板桥镇文化合作社成立。“啥是文化合作社,能干啥?”村民们不解问道。

疑虑在一个个锣鼓分社、腰鼓分社、手工编织分社的相继成立中被打消,排练搞起来,节目排起来,销售做起来!没有场地,镇政府联系韩城市南湖公园给予支持;没有市场,就在家门口的板桥镇槐花节开幕式上敲响“第一炮”。如今,队员们每敲一次鼓就有上百块的收入,各个分社订单不断,“致富鼓”的鼓点愈发热烈激昂。

再说手工编织分社,最初只编些传统老布鞋、藤编工艺品。现在还创新出了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的串珠置物盒、盆景摆件等产品,直播带货给传统手艺插上“云端”翅膀,一个月增收上千元的美事让更多“赋闲在家”的妇女纷纷加入。

“不只有线上带货,还有线下实体店咧!”板桥镇文化合作社线下店就开在古城景区入口处,程文娟打毕锣鼓,转身回到店里变为“店小二”。店门口几排手掌大小的虎头鞋玲珑可爱,花椒、玉米醋、麻籽油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在手工布鞋制作展示区,不少游客正在体验手工布鞋缝制技艺,收获满满体验感。

文化合作社线下门店外观。

板桥镇东风村党支部书记范蓓蕾是门店负责人,她谈道:“线下门店是各分社的业务联系点,不仅要开展演出承接、产品展示、旅游推介等服务工作,还要根据客户意见拿出改进方案,及时反馈给各分社以提高产品质量。”

手工编织分社的村民们正在线下门店缝制作品。

线上线下齐发力,文化合作社在板桥镇办得风生水起,村民们吃上“文化饭”,走上致富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乡村文化、带动乡村振兴,是板桥人民的需求,也是文化合作社成立的初衷。富裕美丽的‘山水板桥’已然落地生根。”板桥镇党委书记赵亚萍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钰莹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