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三农学习谈 详情
找准文化软实力的四个着力点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 2024-02-23 12:03:32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

游龙舞狮喜气腾腾,“村晚”点亮山乡夜空,非遗“圈粉”年轻受众……龙年春节期间,民俗文化成为亮点。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短短十六个字,内涵却十分丰富,这不仅是对一地的期许,也为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重要指引。

其实,对于文化的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思考由来已久,在浙江工作期间,就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来形容文化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总书记为何如此重视文化软实力?从历史来看,中华文脉源远流长,我们有近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海洋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格和强大的文化认同,成为维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就现实而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智慧与精神滋养,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为强国建设蓄势赋能。

发挥文化软实力,需要找准“化人”“惠民”“润城”“兴业”的着力点。要以文化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涵养作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以文惠民,瞄准群众现实需要,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化产品供给,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以文润城,深入挖掘各地历史文化禀赋,创新传承保护方式,提升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厚植城乡长远发展底蕴。要以文兴业,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和保护,结合时代特色与市场需求,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叫得响的特色品牌,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在这方面,近年来乡土大地上成效显著。移风易俗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劲吹文明新风;“村BA”“村超”带火当地农副产品消费,冰天雪地成为金山银山,各地独特的地域文化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仍存在不均衡,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还面临“同质化”、商业化严重等挑战,下一步还需瞄准这四个方面的着力点,发挥文化赋能作用,让更多农民群众从中受益。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经济基础,而经济发展、国家强盛更离不开文化繁荣。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握好四个着力点,厚植精神沃土,涵养人文气韵,以现代文明之光照耀民族复兴之路。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