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党员设岗定责,服务精准高效

2024-02-27 17:40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张轩铭

接天连日的大雪让青岛地平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社技术负责人吴法春愁坏了:“这种低温、寡照天气不光影响种苗的生长速度,还容易发生病虫害,这么下去不是个法儿。”正是种植户紧需求技术帮助的关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农业农村局蔬菜技术推广科科长杨青贤报名认领了即墨农业农村局志愿队党员志愿服务岗,每天奔走在各个种植基地、蔬菜大棚中,帮助农户解决问题。党员干部是基层工作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青岛市即墨区把抓好基层党建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特长潜力,调动基层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带头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助力推动乡村振兴。

根据特长“定岗位”,服务效果大翻倍

“于大妈,咱家的地瓜今年卖得得咋样呀?收成还行?”即墨区文化和旅游局宣传推广科科长宋凯到任田横镇雄崖所村“第一书记”当天,就把他多年在文旅工作里积攒的经验应用到村庄工作上。“这个村种植的地瓜口感好、营养高,在周边一直挺有口碑的,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我在这里驻村工作正好可以发挥文旅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集合各类资源将雄崖所村的地瓜推广出去,帮助村民打开销路,提升收入。”“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青岛即墨区根据党员干部自身特点、特长定岗,最大限度发挥党员干部的才能,解决基层群众切实所需。

即墨区创新实施以塑形、铸魂、凝心、聚力为主要内容的“锋行者”工程,将党员划分为农村领域党员、城市社区领域党员、机关事业单位领域党员、两新组织领域党员、关爱类党员、流动类党员、问题类党员等7类进行分类管理,有力提升了各领域党员队伍管理的精准性、科学性和实效性。针对农村领域无职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青岛市即墨区组织各党支部按照“就近就便、按需设岗、发挥特长、设岗定责”的原则,设立社会治安、纠纷调解、环境保洁等服务岗位,推动无职党员有职有责、有岗有位、有位有为。

“很多村民认为房前屋后是自己家的,摆放点自己的杂物也没什么。但是家家户户都这么干的话,前街后巷不都堆满杂货了,不光不美观,也容易引发邻里矛盾。这两天我就挨家挨户去劝说、解释,让大家把杂物垃圾都清理出来。”龙山街道墨河源新村无职党员谭鑫在村里一直很有威望,他发挥自己的这个优势,上个月认领了“环境保洁”岗,干得有声有色。

“钻进”网格做管理,基层治理大提升

“小区门口有的路沿石破碎了,影响市容也有安全隐患,我在‘即诉即办’提交后,很快就解决了,真是太方便太高效啦!”通济街道御墅临枫小区居民对“即诉即办”称赞不已。在青岛即墨,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模式,更是一种服务理念。近年来,青即墨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基层治理中的实际问题,科学划分网格,实行全域统筹,推动基层治理水平有力提升。

青岛即墨积极推行“党建引领、一网治理”模式,将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按照城区300-500户、农村30-60户的标准,对全区城乡基础网格进行了优化调整。同时,为突出发挥党小组和党员在“网”中的管理服务作用,即墨将党小组建在网格上,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因地制宜打造了“红管家”“红马扎”“红色驿家”等基层治理品牌。

“多亏村里安装了监控,在网格员的帮助下,帮俺把孩子及时找着了。”潮海街道后铺下村老人领着找回的小孙女对着网格员高静连连道谢。潮海街道人口多,居民居住区域比较分散,社会治理任务繁重。街道在建牢基础网格的基础上,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建设了网格化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全力做到每一片土地都有人精细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贴心服务。

小网格发挥大效能。2023年以来,青岛即墨区网格员累计巡查上报重点事件56.6万余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问题安全隐患近9.8万个。

“一联四建”促增收,带动致富助振兴

屋外冰天雪地万物肃杀,屋内吆喝叫卖热闹非常,这是满贡村的党委书记刘永龙正对着镜头进行直播,直播的内容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电商直播是搭建共富平台的形式之一。我们充分利用‘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和辖区内的优质企业资源,创新性地搭建村企联建、文旅融合等。”青岛即墨区大抓基层党建工作专班工作人员介绍道,“目前,我们已引导全区13位村党组织书记从事农产品电商直播,成功带动村集体增收超过200万元。”

近年来,青岛即墨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积极探索推进由党组织主导成立的强村共富公司,除电商直播外,还培育打造了“联要素、建平台、建园区、建车间、建田园”的“一联四建”五条共富路径,有力促进了强村共富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在联合共富要素方面,青岛即墨区以核心引领和抱团发展为导向,成立区级党建联盟,联合农业、金融等部门,推动党建工作落实与发展要素优化配置双促进。截至目前,即墨区已成立共富联合体党委10个,凝聚起17家强村共富公司、538家非公企业、26家社会组织,覆盖34个行政村、189个自然村,实现了组织联建、责任联担、项目联育、收益联享。

除此之外,青岛即墨区积极组织共富公司整合村庄闲置建设用地,探索推行“飞地抱团”模式,建立5个汽车配件和物流等领域的“共富园区”,利用村庄闲置房屋和厂房等资源,支持镇街和村党组织成立52家深化加工豆腐、地瓜干、萝卜干等农产品的“共富车间”,真正把“沉睡”的集体资产变成“热乎”的集体红利。

“我们村共富公司整合流转土地3000余亩,修整建设了粮食仓库等农业基础设施,每年能为新村集体增收260余万元,解决就业300余人。”蓝村街道壮武村党委书记王德生介绍道。据悉,即墨区已规模流转4.1万亩土地打造“共富田园”,实现了粮食安全和集体增收“双赢”。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