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溯源+监督,预制菜的“真香”定律

2024-03-08 23:23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吕璐芳

去年以来,“预制菜进校园”等相关话题频登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据电商平台统计,龙年春节期间,锅包肉、大盘鸡、臭鳜鱼等预制菜品销售火热。预制菜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饮食选择,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但与此同时,预制菜行业迅猛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保障消费者权益?怎样推动预制菜行业健康发展?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建议完善预制菜食品安全标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国家标准的缺失,被认为是当前预制菜行业陷入舆论困境和行业乱象的根本原因。”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告诉记者,国内预制菜行业尚未形成国家级标准体系,仍以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为主。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部分行业规范与国家规范存在内容冲突,使得预制菜生产存在不规范的隐患。对此高子程建议,应加快制定预制菜领域统一国家标准,以提高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

事实上,我国已有一些预制菜品类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如《冻卷羊肉》《冷冻鱼糜》等,由企业自愿采用。高子程指出,这些标准专门针对预制菜领域的某个环节,不够全面完整,尚未形成覆盖预制菜全链条的标准体系,且缺乏强制性和权威性,法律约束力不足。

“应加快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建议,要明确预制菜定义、原料条件、生产加工、防腐剂添加、储存运输等关键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为预制菜溯源管理、使用告知、标识信息、维权处理提供遵循。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也建议制定严格的国家标准,“将禁止添加防腐剂,预制菜的贮存、运输及销售环节须保持冷藏或冷冻条件等作为硬性要求。”

预制菜“从田园到餐桌”,涉及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等多个环节,确保食品安全,还需建立健全预制菜行业溯源管理体系。“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二维码等智能化手段,完整记录预制菜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信息,搭建‘数字、透明、清晰’的预制菜全链路溯源平台。同时,建立政府、企业、消费者多方共治的溯源监督制度,从而提高溯源成效。”皮剑龙说。“也可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每个批次的产品都能够追踪到原材料的来源和加工过程。”高子程建议。

预制菜主要消费场景在餐厅和食堂,不少消费者认为,商家使用预制菜应该提前告知。彭静表示,目前相关法律并未强制性要求商家对预制菜做出明确标识,今后应当明确预制菜的产品标示规则、强化经营者的主动告知义务。“商家可通过店内公告菜单等方式主动告知消费者,当消费者询问时,服务员也应予以告知。”皮剑龙建议。

预制菜标签信息也应尽可能详尽。皮建龙建议,要在包装上标明产品成分、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关键内容,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所购买的预制菜的具体信息,从而能够明智选择。同时,也鼓励生产商提供生产过程和食材源头等更多信息,增加产品的透明度和可信任度。

还可利用行业和社会力量加强对预制菜企业的监督约束。“支持预制菜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提高行业自律。开展预制菜企业诚信体系评价,加大对违法失信生产经营企业的联合约束惩戒,推动预制菜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高子程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雷少斐 侯雅洁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