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观点 详情
闲话“3·15”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杜娟
  • 作者:翊坤
  • 2024-03-17 13:05:16

近日,两件事议论纷纷。先是3月13日河北省廊坊三河市燕郊小张各庄村一老小区底商餐饮店发生爆炸后,阻扰央视记者采访一事被推上热搜。再有“3·15”央视晚会《梅菜扣肉里的“糟心肉”》播出后,关于预制菜是否安全迅速成为舆情热点。这两件事,先有中国记协声明:“不能为了控制舆情,简单粗暴阻挠媒体记者正常履职”。后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回应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

难道我们有“舆情恐惧症”吗?答案是显然没有。3月14日,河北省委专题会公开强调,“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健全与媒体沟通联系机制,支持和保障媒体记者正当采访”。“3·15”央视晚会播出后,上至国家部委,下至涉事属地各方,都积极公开发声,表明保障食品安全的信心和决心。在舆论监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习惯。

难道我们害怕在监督下工作吗?答案显然也不是。重视舆论监督,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的优良传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必须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工作。央视“3·15”晚会和前述阻扰央视记者采访引起社会关心、政府重视,恰恰说明我们重视发挥舆情监督作用。

在欢迎并接受舆论监督的同时,我们更加应当思考“事后该咋办”。有的同志讲,看完“3·15”晚会感觉人性太恶,个别人为了利益什么事都敢做,丝毫没有底线,自己的生活也感到不安全。还有人说,应该取消央视“3·15”晚会,因为向公众传递了负面消息,没有客观全面反映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还有可能被国内外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加以利用,变为攻击和损害国家利益的素材。更有人讲,养殖业连续亏损,现在央视又播出涉及猪肉的食品安全话题,间接会损害养殖效益,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等等。

或许,每一次舆论监督,我们都不应当去全力思考如何迅速消除或是引导舆情。反之,我们应当从补上工作短板,力戒形式主义,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等角度出发,鼓励、支持、培养和打造出各个行业更多的“百年老店”,让关注质量的“3·15”晚会,成为每个人的“平常之日”。中国的产品质量安全是有保障的,这一点不容置疑!

作者:翊坤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