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至18日,第十五届社会生态农业大会暨首届生态人大会在京举办。本次大会以“生态人、生态村、大食物观”为主题,旨在强调生态人、生态村运用山水林田湖海沙等自然资源,作为乡村发展的灵感源泉,构建生态农场、有机农夫市集、消费者合作社、食农教育等多元社会化生态农业模式,号召大众关注可持续环保创新、践行健康饮食、支持生态农业。
本次会议分为大食物观与大健康、全球可持续食物体系创新与社会化生态农业、生态人培养、乡土文化与艺术赋能乡村、构建生态社区等十个议题。据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助理秘书长谢勤飞介绍,针对构建更多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供应链,帮助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受益的问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立足各地生态特色,不断探索扶残助残新方式,挖掘8500多万残疾人特别是农村残疾人在手工艺品制作方面的潜力,让残疾人参与培训掌握技能,实现就业,改善生活状况,创造美好新生活。现已推出100家“美丽工坊”辐射带动超1万名残疾妇女就业增收。
北京林生泽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吴军伶(右一)正在介绍“艾行天下”的产品艾灸条。
本次展会面向残疾人开放了三个公益性展位,分别是北京林生泽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出的“艾行天下”、桂林惠仁小石头文化有限公司暨桂林惠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推出的“桂林石画”、萤火虫爱心公益平台孵化的“指尖萤火虫无声咖啡”。产品分别取材于艾草、石材、咖啡,立足自然生态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是残联协同社会各界力量在构建更多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供应链中的新探索,搭建“技艺+研学+残疾人+就业”平台助残扶志,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追求人生价值。
指尖萤火虫无声咖啡的听障咖啡师(左一)正与顾客交流。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王小兵表示,社会生态农业是以社区支持农业的模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生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未来,不仅要坚持挖掘生态农产品价值,完善强化联农带农机制,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发掘人民对多样化、高品质生态农产品的相对需求,还要统筹传统和现代、城市和农村发展需要,让政府、企业、农民、科研院所等各方协同推进;更重要的是,紧抓科技创新核心要素,准确把握高科技、高性能、高质量特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新型电商等平台经济,进一步推动社会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雷昱 文/图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