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主办的“推进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旨在推进落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关于“政府主导、企业行动、公众参与”的战略要求,来自政府部门、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及企业的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从法律、金融、科技等角度共话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绿发会理事长谢伯阳介绍,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全球有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超过16亿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品谋生,有50%以上的药物成分来源于天然动植物,还有占全球一半的GDP依赖自然及生态系统。但是这些年来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如何切实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原司长别涛建议,加快推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项立法。他表示,在现行法律中,生态环保资源领域关于大生态、大环保的立法约30多件,但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项立法却依然是空白,我国需要根据国内立法模式,将《生物多样性公约》转化为国内专项立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阳志云认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道远,目前来看,我国生物多样性本底掌握情况尚不清晰,而国家公园建设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大的机遇。他建议,加快国家公园建设,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同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保护生物多样性既需要对有益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也需要防止有害的生物多样性。”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闫成指出,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生物安全构成威胁,近年来,我国启动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目前已经完成普查工作,应该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关注与防治。
本次座谈会还发布了《“携手保护生物多样性 共同促进绿色发展”倡议书》,呼吁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等一起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趁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