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红薯苗栽种的季节,在河南省孟州市槐树乡燕沟村红薯苗育苗基地,大棚里人头攒动,来买红薯苗的群众排起了长队,种植户燕永伟和工人们忙着对红薯苗进行剪苗、扎捆、销售等。“永伟这红薯苗品质好,我要500株。”老顾客燕兰草说,“昨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开始卖苗了,今天早早就过来了。”
燕沟村位于孟州市西部丘陵地带,土质透气性好,种植出的红薯口感香甜绵软,当地及周边村村民都喜欢种红薯、吃红薯,所制作的红薯粉条也受市场欢迎,有的村民把红薯和红薯粉条当作当地特产送给亲戚朋友。“附近的村庄基本上家家都种红薯,好的红薯苗自然也俏销。这几天,我这大棚一天能卖3万多棵红薯苗,收入3000多元。”燕永伟激动地说。
随着燕沟村红薯名气的提升,薯苗摇身变为了“金秧苗”。如今,燕沟村有育苗大棚14座,占地5亩多,繁育有商薯19、烟薯25、西瓜红、紫薯等十几个品种,其中烟薯、西瓜红、紫薯是由燕永伟自主培育,薯苗成活率高、品质好、产量高。“我这育苗基地每年能给周边村民提供优质红薯苗30万棵,带动当地发展红薯种植100多亩,能增加村民收入20多万元。” 燕永伟介绍,同时每年年前一个多月,还利用自己的红薯加工机械对村民收获的红薯进行深加工,每年可为村民加工红薯粉3万斤、粉条2万斤,以此增加自己和村民收入。
据了解,红薯在苗期管理、剪苗销售以及深加工期间是用工高峰,燕永伟的红薯苗基地忙时每天需要雇七八个人干活,每人每天收入100元。乡亲们在家门口务工,时间灵活,打工、顾家两不误。“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拔苗、扎捆、加工红薯这些活我们都会干,就近打工挣点钱补贴家用,我很满意!”燕沟村村民毛鸽一边给红薯苗扎捆一边说。
近年来,孟州市以“五星”支部创建为重要抓手,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紧扣特色产业发展,培养了一批像燕永伟一样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形成“学先进、当大户、带头富”的良好局面,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赵春营 都柯欣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