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清香、桃花灿灿、核桃累累、烟叶飘香……十年努力,无数个日夜的辛苦奋斗,张玉明终于带领村民建设出了一个美丽和谐的村庄,山乌果村正在多产业发展下走向富裕。
山乌果村是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典型的山区农村,整个村子被大大小小的山包围着,属于高海拔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这里的山绝大部分属于土山,有耕作价值,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种植烤烟和一些高原果蔬作物。张玉明抓住这一资源优势,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烤烟和高原特色农产品种植。
十年前,山乌果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除了烤烟外,几乎没有什么较大的经济来源,村民零零散散种植一些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白菜、马铃薯、萝卜等蔬菜作物,但都形不成规模,自己零售既麻烦又挣不到钱,很多年轻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村里只有一些老人、小孩,荒废了很多土地。
张玉明和烟农研究烤烟抗旱蓄水
看着一片片茅草重生的红土地,那时的张玉明内心十分惋惜。“我们这里气候地势很适合种烤烟,但是很多村民不懂技术,全凭经验,烤烟质量也是时好时坏的,大家栽烟的积极性也就没那么高,如果这些荒废的土地全种上烤烟,在山地上种一些年生植物,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到时候家家都有稳定多元的收入途径,怎么还会穷,老人小孩也有人照顾了。” 怀着这样的为民情怀,张玉明决心参与2010年山乌果村党总支书记的选举,并成功当选。
上任伊始,他便直击痛点,一方面通过讲明政策,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采取村“两委”会议商议分配方案,党员大会评定、村民代表会议或户代表会议评定,村干部单独公示、村干部亲属单独公示、其余群众单独公示的 “123”工作法,提高了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极大缓解了干群矛盾,增强了群众对班子的信任度,为今后开展群众工作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狠抓党的建设工作,加强作风建设,提高班子成员的党性修养、使命感、责任感,从根本上扭转了班子不团结、庸懒散拖的作风问题。
解决队伍问题后,张玉明便着手开启致富之路。这条路的终点是光明的,但是过程是曲折的。如何增强村民种植烤烟的积极性?怎样吸引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
一开始,他带领村委班子挨家挨户去宣传政策,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三次,直到后面村民看见他,远远地就转身、关门了,弄得张玉明哭笑不得。
“光宣传不行,我们要有实际行动,我们要解决合同分配问题,大田管理技术、采摘烘烤技术、分级技术等这些村民实际面临的问题。”张玉明带领村委班子、点长坚持每年召开群众会、村三委联席会,认真研究合同分配,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让合同分配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在当地烟草部门的帮助下,他组织烟农参加技术培训,自己也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参与培训,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烤烟种植技术,他一方面把自家的烟管理好为大家作示范,另外又毫不吝啬地将技术交给其他烟农,有时候烟农遇到的问题他解决不了,他就连忙联系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尽可能地帮助烟农解决问题,年复一年,山乌果村的烤烟合同分配问题和技术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看到别人种植烤烟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家庭,外出打工的村民陆陆续续返乡务农了,闲置的土地又重新披上了“绿装”。到2023年,山乌果村依靠烤烟产业增加收入总额约363.02万元,烟农平均增收6万元,成为了山乌果村的主要经济产业。
“依托农业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开发资源潜能,发展多元乡村产业,才能让乡亲们富起来,一直富下去。”张玉明说。但是发展什么?怎么发展?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这些实际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张玉明把目光投向了“邻居”长田村和冒水洞村。长田村和冒水洞村早在2008年就加入葵山镇“泡核桃项目”,开始了泡核桃引种,至今已种植达4000余亩,张玉明多方打听、咨询了解到该项目发展成熟,可以解决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困扰村民的问题,又请专家查看地形分析条件,决定在本村引进泡核桃种植。
于是,在葵山镇的大力支持下,山乌果村开始在山坡地、退耕地、四旁地上种植泡核桃,成功引进泡核桃上千亩,泡核桃产业有望成为山乌果村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
泡核桃的成功引进为山乌果村种植产业的发展开了好局。之后,陆续有规模、有标准地种植黄心油桃、草莓、漏卧古茶、苹果,并打造了千亩果蔬采摘园农家乐,2020年创收200余万元。“未来,我们将依托烤烟种植为主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多元特色产业,巩固现有成果,与翠云山、串花洞、海子、冒水洞等地串联起来,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康养于一体的度假区,进一步拓宽村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张玉明说。
作者:李海伦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