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畜牧·企业·市场 详情

第三届畜牧业数智化大会在南昌召开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刘一明
  • 作者:刘一明
  • 2024-05-20 13:53:22

5月18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中国畜牧业智能畜牧分会、中国畜牧业信息分会主办的第三届畜牧业数智化大会在江西省南昌市顺利召开。大会汇聚政府领导、学者、行业专家和企业家等,吸引了线上线下近10万人次的围观和学习,除了智能畜牧分会和信息分会换届,现场嘉宾还围绕“创新引领 数智赋能 共筑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通过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及论坛形式,为企业助力,为产业赋能。

中国畜牧业协会李希荣会长指出,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倒逼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据统计,到2021年,中国智能畜禽养殖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十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百亿元。当前,智能畜禽养殖市场竞争格局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畜牧业在生产、销售、物流运输等方面实现数智化全覆盖。在政策方面,国家大力支持智能农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智化畜牧业已经成为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进畜牧业数智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大会指出,畜牧业数智化发展存在薄弱环节,首先是企业发展不平衡。成熟度较高的数智化企业已经可以达到一定的收益水平,数据采集和应用水平均较高,但也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共享机制不健全,技术及人为原因导致信息化系统数据采集不准确,数据价值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而中小型畜牧企业数智化发展处于落后状态;其次是品种发展不平衡。生猪、蛋鸡、白羽肉鸡数智化发展速度快,牛数智化发展速度处于中等水平,但羊、黄羽肉鸡、水禽、鱼、骆驼、鹿、兔等品种数智化发展速度低;再次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畜牧业数智化应用水平高,落后偏远地区畜牧业发展依旧是传统方式;最后,成本是畜牧业数智化发展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国畜牧业数智化发展还存在很大上升空间,这些差距是未来工作重点。

当下及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大数据、算法和算力。建设现代畜牧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是当今和未来的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当前畜牧业产业科技进步、产业创新驱动的重要努力方向之一。下一步要加强行业合作与信息共享;推进标准化与数据规范;坚持技术创新与示范引领;强化政策扶持与人才培养,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赵春江院士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智慧畜牧业能解决行业发展痛点。产业规模增长的同时,受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影响,养殖周期“磨底”时间拉长,从养殖到屠宰,再到市场销售,整个行业都面临着严峻考验,产业转型关键是提高养殖效益。智慧畜牧业运用信息化思维,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组织优化和产业创新方式变革,助力产业高效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当下,智慧畜牧主要应用在“畜牧业+大数据”“畜牧业+云计算”“畜牧业+互联网”三大领域,使畜牧业养殖方式、市场发展、信息服务、行业监督变智能,促使粗放式传统畜牧养殖向知识型、技术型、现代化的智慧畜牧养殖转变。但是,智慧畜牧也存在信息化硬件设施薄弱,信息自动获取、共享程度低;信息融合、综合分析能力不够,信息利用率不高;动物生长机制与多元信息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不够透彻;自主选育体系不能够完全满足我国高质量发展、安全发展要求,品种贡献率占40%左右,是主要技术瓶颈,是提升畜牧产业的主要着力点。智慧养殖的核心是更彻底的感知、更全面的互通互联、更深入的智能调控以及更贴心的用户服务,未来要从外观表型定量获取、行为特征监测分析、健康监测智慧诊疗和智慧养殖大数据服务平台四大重点技术为突破口,推动智慧畜牧高质量发展。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素文认为:农牧企业资深数智化人才、业务流程重塑与人机协作、数据生产力将成为其降本增效的关键变数。管理模式从流程制度化到流程自动化;生产方式从依靠工人到依靠机器人;经营模式由平台化模式逐步替代公司化模式;决策模式从总经理决策到AI大模型决策。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一明 周阳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