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十年玫瑰田 今朝“后花园”

——看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升官屯之变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刘漪婕
  • 作者:郜晋亮 马瑛
  • 2024-05-24 06:28:01

花开时节,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升官屯千亩食用玫瑰格外娇艳,目之所及,花团锦簇,把田野渲染得多姿多彩。微风拂过,一阵阵淡淡幽香扑鼻而来,一波又一波游客畅游其间,拍照打卡,好似进入了一座玫瑰天堂。

升官屯村全景 包伟 摄

其实,升官屯种植食用玫瑰已有十年的时间,火起来却是近一两年的事儿。一个种了十年、默默无闻的食用玫瑰花种植基地,为何突然爆火?

寻找这一答案,还要从升官屯村民朱木建的故事说起。

2013年,见多识广朱木建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想富,鲜花来铺路。随后,朱木建与村委会干部深入交流自己打算在村里发展食用玫瑰规模种植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可是朱木建心里的种植规模不是几十亩、上百亩,而是要逐步发展到千亩。

接下来,需要朱木建面对的是一连串的问题以及村民的质疑。升官屯人均耕地少且分散,这家八分,那家两亩,如今要铲平阡陌连成一片,地租怎么算?种玫瑰没有技术怎么办?种出来的花儿谁来买?

“咬着牙也得干!”确定地租分配方式、开展种植培训、联系采购商……开头那几年,朱木建几乎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直到头水花开,他才勉强露出了笑容。然后,真正运作下来,玫瑰花产量和效益都不如预期那么理想。

朱木建说:“虽然十年间,最高的价格曾卖到了二十元一公斤,最糟糕也不会低于六块六毛的统一收购价,但由于技术、天气等多方面原因,村民的收入并没有发生大的转变。尤其是疫情三年,升官屯食用玫瑰惨惨淡淡。”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朱木建和村里的干部以及承包种植玫瑰的村民,一直想改变现状,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在大家一起犯难的时候,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团队来到了升官屯,结合升官屯近年来发展烤烟、食用玫瑰和藤椒规模化种植的基础和区位特点,通过反复论证,提出了发展特色精品乡村文旅产业的构想。

2022年10月28日,升官屯被确定为曲靖市麒麟区首个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先导工程实施村庄,正式便开启了它的蜕变之路。

游客们在升官屯村玫瑰花海里拍照打卡 包伟 摄

随后,升官屯利用老旧房屋改造的玫瑰咖啡厅、精品民宿、鲜花餐厅、花田单轨小火车、升官屯食品学院等26个新型业态陆续开始运营。短短一年间,升官屯摇身一变,成为了研学、团建的“会客厅”和城里人的“后花园”。眼见这些变化,朱木建满怀感慨。

朱木建说:“真不敢相信,升官屯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我们的玫瑰花田能有这么大的作用,能吸引来这么的多游客。乡村振兴真是大有可为。”

理念一新,满盘皆活。如今,在升官屯“吃玫瑰”的点子一个接着一个,现炸玫瑰花、玫瑰醋、玫瑰宴、玫瑰糖、玫瑰酒、玫瑰茶、玫瑰粥等,各种各样的推陈出新总会给游客带来预想不到的惊喜。而惊喜的背后,还有村民们日渐鼓起来的腰包。

升官屯村民在玫瑰花海边销售玫瑰醋 马瑛 摄

升官屯的蜕变,除了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先导工程的推动,也离不开全民IP推波助澜,一条朋友圈,一条短视频,展现玫瑰花丛中的浪漫,品尝不一样的人间美味,感受花香弥漫的乡里乡村……升官屯登上了移动互联的“大舞台”。

火起来的升官屯吸引来的不只游客,还有村里常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村民朱有良的儿子朱雄兵是最先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之一。今年,朱雄兵承包种植玫瑰八亩、烤烟二十亩,还经营了一家柴火鸡餐馆。游客多的时候,餐馆一天能有两三千元的营业收入。

回眸过往,升官屯的蜕变,最核心的是盘活了资源,并将其转变为经济优势;最关键的是走对了路子,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最根本的是迈对了步子,让农民成为决策主体、建设主体、运营主体和受益主体。

作者:马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