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农民日报社社会责任报告(2023年度)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吕璐芳
  • 作者:崔鹏家 刘梓宪等
  • 2024-05-31 17:00:07

图片

一、前言

1.媒体概况

《农民日报》创刊于1980年4月6日,前身为《中国农民报》,1985年1月1日更名,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报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张面向全国农村发行的报纸,是一份全国性、综合性的中央级党报,现为中宣部指导的18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之一。近年来,农民日报社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构建起报、刊、网、端、微多元化传播矩阵,除《农民日报》外,主办中国农网(https://www.farmer.com.cn/)、农民日报客户端,办有《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中国畜牧兽医报》《中国渔业报》4张子报以及《猪业观察》《中国农机装备》2本期刊,在全国设有32个记者站。

图片《农民日报》2023年1月1日一版。

2.社会责任理念

农民日报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在党言党,为农代言”政治站位,忠实体现党的意志、始终站稳农民立场,秉承“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价值理念,大力宣传党的“三农”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展现农业农村发展成就,热情讴歌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伟大创造,及时反映农民群众的诉求和心声,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3.获奖情况

2023年,农民日报社3件作品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其中《“小田变大田”引出“农田四变”》获通讯类一等奖。还获得2023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央新闻单位先进个人、优秀作品,第31届中国人大新闻奖,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新闻报道类一等奖等100多个奖项和荣誉。

二、政治责任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农民日报社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最大政治、第一要务,强化头条首屏、第一时间、栏目领衔意识,用足版面、平台、方式、力量,全方位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宣传报道。特别是,采取“理论+实践+情怀”“小故事+大主题+深融合”的宣传方式,持续建强学“习”平台和产品矩阵。推出《“千万工程”二十年记(上中下)》《从宁德故事解锁善治密码》等重大报道,从“千万工程”和“四下基层”中,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图片《“千万工程”二十年记(上中下)》系列报道。

办好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三农学习谈”融媒体评论栏目,推出“‘千万工程’习得录”“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精神”等系列评论员文章,每日播发“学而时‘习’”音视频产品,推动党的“三农”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图片“三农学习谈”融媒体评论栏目(扫码观看)。

办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调研记”栏目,推出“牢记总书记嘱托 做好‘土特产’文章”“总书记两会问三农”“习近平的两会三农关切”“厚植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振兴”等系列融媒体报道,生动讲述在人民领袖掌舵领航下,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鲜活故事。

图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调研记”栏目。

图片“总书记两会问三农”融媒体报道(扫码观看)。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等重大会议,杭州第19届亚运会等重要活动,中央一号文件等重要政策,以及“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二十大精神在基层”“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乡村行·看振兴”“人权行动在乡村”“四季看新疆”等重大主题宣传,持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图片2023年“两会特刊”部分报道。

2.不断强化舆论引导

科学把握时度效,主动设置议程、积极回应关切,不断优化评论理论、行业报道、深度报道三大内容矩阵,以兼具思想高度、实践锐度、专业深度、人文温度的内容和贴近性、创新性、分众化、多样化的表达,促进“三农”工作重点和社会舆论热点同频共振。评论理论方面,在重大节点推出《又一次“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壮举》《唱响新时代的乡村自信》《多地受灾,秋粮为何还丰收?》《大国乡村新进境》等“仲农平”文章,强化“三农”思想引领;推出《回答粮食丰收背后的追问》等“焦点评析”文章,回应社会关切;推出“9篇评论员文章+49篇专访”,迅速提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舆论温度等。

图片“仲农平”重大评论。

行业报道方面,如推出“春管春耕在行动”“三夏进行时”“记者田头看夏收”“夏收面面观”“秋粮探行”等专栏报道,唱好农业生产“四季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凝聚舆论力量。

图片农业生产“四季歌”报道精品栏目。

深度报道方面,优化“脉动”“观察”“视点”“对话”“名家与乡村”“百姓茶坊”六大品牌的内容结构,推动农业报道更加聚焦改进生产方式、调整生产结构、提升生产效率等方面创新实践,农村报道更加注重“五大振兴”结构性平衡,农民报道重点讲好增加收入和保障权益等故事,进一步提升深度报道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3.科学开展舆论监督

以保障农民权益为重点,科学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针对“视觉贫困”、20人调研50人陪同、脱贫县斥巨资造雕塑“翻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烂尾”等现象,推出评论等批评性报道,既针砭时弊,又为改进工作、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办好“为农求证”栏目,澄清“阳光玫瑰”农残超标、海虾陆养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谣言,为维护农民利益鼓与呼。针对“农管”“水稻上山”等公众误解,及时推出报道,还原事实真相,护航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图片“为农求证”栏目。

4.对外讲好中国“三农”故事

积极参加平台项目建设,主动对外宣介中国“三农”故事,在中国农网、农民日报客户端开设运营英文频道,推送英文报道。多篇报道被外媒正面客观引用转载,提升了中国“三农”好声音的国际传播力。积极参与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际会议活动宣传报道。常设“国际农业”版,推出“农业援外专家风采”“中国—FAO农业技术合作”“关注农业双多边合作”等专栏报道,取得良好反响。促进文化交流,既通过英文频道宣介中国乡村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又向国内读者介绍国外饮食文化和农业文化。

图片中国农网英文频道。

三、阵地建设责任

1.建强融媒体矩阵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构建起以中国农网、农民日报客户端为主体,第三方平台为补充的融媒体矩阵。2023年对中国农网和农民日报客户端进行改版升级,启动历史报纸数字化工作,提高用户体验和传播效率。农民日报客户端下载量年末比年初增长近25倍。在第三方平台注册账号30多个,粉丝数量持续增长,抖音账号粉丝数超600万,“差异发展、形态多样、顺畅推广”的第三方平台体系进一步完善。

图片农民日报融媒体矩阵。

2.优化融媒体报道

坚持移动优先,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理顺重大主题报道和常规报道的融媒体生产机制,加强日常模块的融媒体生产。重大主题报道方面,推出“总书记‘打卡’的土特产”“四下基层 建功有我”等融媒体报道,其中“总书记‘打卡’的土特产”被全网置顶转发,曝光量超1.67亿次。推出“丰收中国零距离”“丰收中国送祝福”等短视频,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营造浓厚氛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两会、农村改革45周年、农交会、“三夏”、秋收等关键节点,推出短视频、一图读懂、海报、H5等轻量化、可视化、交互式产品,为“三农”重点工作凝聚广泛共识。常规报道方面,持续办好“围农夜话”“十五号画板”等新媒体栏目,以“深壹度”栏目为重点做好深度报道的网络化呈现,不断推动“三农”话题向公共舆论场“破圈”。

图片“总书记‘打卡’的土特产”融媒体报道(扫码观看)。

图片“四下基层 建功有我”融媒体报道(扫码观看)。

图片“丰收中国零距离”系列短视频(扫码观看)。

3.推进融合采编平台建设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智慧媒体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策采编发”一体化运作能力,基本实现全媒体运作、全终端覆盖、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智慧媒体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荣获2023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四、服务责任

1.信息服务权威精准

农民日报社深入宣传党的政策,及时刊播涉农政策特别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信息,以及相关政务信息,并以专访等形式邀请政策制定者、权威专家等进行深度解读。在农业生产关键时节,及时发布气象苗情、技术指导、市场供需、防灾减灾、农机交通等信息,推出汇总多种信息的“读‘麦’时间”等融媒体产品,为农民群众送上信息“大礼包”。发布食物营养与健康、疾病预防、气象变化等提示信息,方便百姓生活。

图片“读‘麦’时间”融媒体产品(扫码观看)。


图片农民日报三农留言板(扫码打开)。

3.公益活动助农扶弱

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结对帮扶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坪坝营镇张家坪村,为该村捐赠帮扶资金1.8万元、图书近500册。参加“幸福工程——救助困境母亲行动”捐款活动和“恒爱行动”,为困境母亲和乡村儿童送去关爱。积极参与脱贫地区农业品牌帮扶,2023年“一对一”帮扶青海省泽库县。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农产品滞销信息,积极助农销售。

图片农民日报社为张家坪村捐赠的图书。

五、人文关怀责任

1.民生报道暖人心

农民日报社坚持让农民唱主角,关注农村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推出“农民工就业系列谈”、《安宁疗护的乡村开局》、《介休“医共体”改革之路》、《美育,如何不落下农村娃?》、《留守儿童“小屏幕”之困》、《当县中开始自救》、《农民养老金,期待“从有到好”》等深度报道;常设“社会保障”版,刊发农村民生报道,积极反映农村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状态和民生诉求。

图片部分民生报道。

2.灾难报道显关怀

在强降雨和洪涝灾害、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记者深入灾区采访,推出“关注防汛救灾”“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关注积石山6.2级地震”专栏报道和《洪水退去 生产继续》《向寒而行御冰雪》等深度报道,讲好干部群众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的生动故事,凝聚民心、温暖人心、提振信心。

图片部分灾难报道。

3.以人为本、为农代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站稳农民立场,关注基层现象,无论是评论理论、行业报道、深度报道,还是重大典型经验报道,都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以文化人、激浊扬清。许多报道充满人文关怀,如《长江禁渔中的退捕渔民》《“工厂里的海德格尔”离开了工厂》等深度报道,深入人的精神和情感世界,为增进农民福祉传递温馨正能量。

六、文化责任

1.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农民日报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重视文化传播,开设“治理陈规陋习 推进移风易俗”等专栏,推出《激浊扬清亮利剑文明新风拂乡野》等报道;常设“乡村治理”“基层组织建设”“乡风文明”版,刊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的报道,以一个个鲜活故事大力宣传中国梦,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2.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出“文‘话’农耕”系列、“艺术乡建”系列、“乡村非遗系列谈”等深度报道,“古村落里的丰收中国”“燃动乡村·村BA现场直击”“古树名木保护”等专栏报道;常设“文化大院”版,刊发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报道。举办“中国新农民”故事会等活动,在天津市蓟州区西井峪村进行公益直播推介该村特色文旅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传承繁荣。

图片部分优秀传统文化报道。

图片“中国新农民”故事会现场。

3.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重视科技报道,推出“锐眼看秸秆”等融媒体科普报道和《当评职称“走近”乡村工匠》《畜禽粪污都去哪儿啦?》等深度报道;常设“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绿色生态”版,推出一批农业科技创新、涉农文教事业成就报道和农业农村科普报道,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七、安全责任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报、网、端、微等全平台审核管理,守牢安全刊播责任,全年未发生安全刊播事故;坚持精编精校,在历次检查抽查中均达到国家标准。严格执行“三级审批”“三审三校”制度,印发《农民日报社网络安全责任制检查考核办法(试行)》,不断完善安全刊播制度体系。健全完善报社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安全与维稳工作应急预案等,建立健全舆情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八、道德责任

1.遵守职业规范

严格遵守新闻宣传工作纪律、《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完善新闻采编工作制度体系,严格规范采编行为,尊重原创保护版权,严禁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等失德行为,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现象,全年未刊播虚假失实新闻、未发生侵权现象。

2.维护社会公德

积极维护公序良俗,深入报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移风易俗等工作;挖掘基层一线的典型人物和故事,宣传楷模榜样,弘扬社会正气,讴歌美好心灵,如推出“看振兴·禾下追梦”系列报道,介绍农业科研巨匠的奋斗历程和他们的“三农”情怀、钻研精神,进一步树起榜样的力量。

图片“看振兴·禾下追梦”深度报道。

3.接受社会监督

要求记者从事新闻采访活动时,主动出示有效新闻记者证。按照《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严格审核申领新闻记者证人员资格,在《农民日报》和中国农网进行公示,并公布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九、保障权益责任

1.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高度重视保障新闻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切实保障正常采访等职业权利不受侵害,及时为因合法采编行为受到侵害的新闻从业人员提供相关支持。加强普法宣传,不断提升新闻从业人员防范风险、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轻骑兵”“工作室”等机制,为新闻从业人员施展才干搭建良好平台。

2.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严格履行《劳动合同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与员工依法建立聘用(劳动)关系、签订聘用(劳动)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依法缴纳社会保险,依法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利及其他相关福利。关心职工生活,健全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措施,为新入职员工提供周转宿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为职工子女购买补充医疗保险。

3.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好新闻记者证申领、换发、注销等工作。扎实做好新闻记者证核验工作,2023年共有224人通过年检。教育、引导采编人员规范持证,及时收回离职、退休等人员的新闻记者证。

4.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和队伍建设,以“三项学习教育”为重点,2023年度组织开展各类培训20多场,累计培训员工约2500人次。

十、合法经营责任

严守法律法规底线,严格遵守网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全面落实采编和经营“两分开”要求,修订《〈农民日报〉广告审批发布管理规定》等,在社内发布《2023年版经营管理规范性文件汇编》,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批管理,加强从业人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有力确保经营行为合法合规。2023年度经营工作社会反响良好,未发生刊播违法违规广告现象。

十一、后记

1.回应

针对2022年度履行社会责任不足之处,农民日报社认真研究、积极改进,一是改版升级中国农网和农民日报客户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智慧媒体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理顺重大主题报道和常规报道的融媒体生产机制,提升网络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二是丰富服务“三农”行业主体的方式,通过举办新农人活动、共建智库、进行现场公益直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履行服务责任的能力和水平。

2.不足

2023年度,农民日报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年未出现被网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政管理部门或新闻道德委员会等行业组织作出行政处理、通报批评的情况。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阵地建设责任方面,在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新媒体平台、账号、栏目建设上还有提升空间;二是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报道仍存在结构性不平衡现象。

3.改进

2024年,农民日报社将进一步扛牢“三农”主流媒体社会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不断提升履责能力和水平: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善融合采编平台、丰富融媒体矩阵、拓展融媒体产品,积极打造个人IP、品牌栏目IP,不断提高融媒体报道能力;二是进一步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加强选题策划,不断优化农业、农村、农民报道的内容结构。

设计:崔鹏家 刘梓宪 胡琪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