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当天,一场非遗高跷展演活动在天津津南区葛沽镇鸣锣开场,6支小高跷队伍以其精彩的表演成为全场焦点。8-12岁的小演员们,扮相俊美,踩起高跷专业范十足。他们配合默契,队形变换有序,每一次跳跃、转身都显得游刃有余。
长乐老高跷作为葛沽镇的传统项目,有着近600年历史。其表演特点文武兼备,尤擅长扭和唱,集体的“舞棒”更是堪称一绝。“这也是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的‘津彩南望 品味非遗’2024年津南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放在葛沽镇的主要原因。”长乐老高跷的负责人胡亚培介绍,这几支小高跷队伍是天津市年龄最小且具有表演能力的高跷队伍,他们不仅传承了长乐老高跷的表演特色,更为今后长乐老高跷输送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让长乐老高跷越来越“年轻化”。
此场演出,11岁的小高跷领衔扮演者张淮然和他的小高跷队伍表演的是“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以武松为头棒的12位演员表演各有特色,其中“三绝棒”——有声棒、无声棒、双飞燕的表演技法娴熟、声声叫绝。而单人棒、双人棒、集体棒等棒法更加变化莫测,精彩绝伦。现场,无论是腿棒法,还是文、武、扭、唱,小演员们都拿出了看家本领。
11岁的小高跷领衔扮演者张淮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张淮然这些小高跷演员身上,诠释出葛沽长乐老高跷队伍勤学苦练、传承有序的特质。为了这场演出,多日前,张淮然便在津南区葛沽镇特色茶棚会所场地加急演练。张淮然学习长乐老高跷至今仅两年时间,却凭借着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小高跷手。“孩子们对这项传统技艺非常感兴趣,他们不仅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够在表演中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自信心。”张淮然的爸爸张伟由衷感慨。
葛沽镇为了加强长乐老高跷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传承非遗技艺,特意集中了镇内八架宝辇和耍乐会队伍的道具,共同陈设安放在茶棚会所。在胡亚培心中,茶棚会所已经成为镇内多支花会非遗传承队伍的家,“会上的老人尽心尽力教授孩子们技艺,小高跷自2015年至今从未停止过传承。”胡亚培介绍,“我们这里小高跷队伍一堂12人都是小演员,在别处可能只有四五人。过去我们‘上冬功’在农闲的冬季练习和演出,现在孩子们假期练习,在非遗日等重要节日节点,都担当起来‘耍乐会’的重要角色。自2013年葛沽长乐老高跷被收录为天津市非遗项目,多次代表镇、区、市参加非遗交流活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离不开青春的力量。葛沽长乐老高跷召唤着青年接力前行,张淮然这些年轻而新鲜的血液也赋予了传统非遗新内涵。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缪翼 林单丹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