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三农学习谈 详情
“抓牢抓实粮食生产,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依山就势”有深意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张燕
  •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 2024-06-06 08:19:16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抓牢抓实粮食生产,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如何在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指明了方向。

抓牢抓实粮食生产,就是要求我们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须臾不可放松。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基础。不管发展什么样的特色农业、构建怎样的食物供给体系,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都是无可争议的首要前提,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端稳中国饭碗。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发展生态特色农业,走出一条有特色、可持续、能致富的产业发展之路。这条路要如何谋划?这就要充分理解总书记所说的“依山就势”四个字的深刻内涵。

何谓“依山就势”?我们先来看总书记此次考察所在地重庆,这里依山傍水,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是一座典型的山城、江城。以重庆的自然资源禀赋,要发展平原地区那样的规模化机械化作物种植,显然不现实。事实上,当地也在一代代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发展出柑橘、榨菜等一些颇具辨识度的特色产业。放眼全国,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的空间差异很大,有的地方山地多平地少,就要唱好山歌,在森林间、坡地上找出路;有的地方临海而居,就要念好海经,去广阔的海洋里找答案;还有的地方深处内陆,水资源有限,就要用好光热资源,在科技的助力下找方向。说到底,“依山就势”,就是要求各地在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的过程中,依托自然禀赋、发挥资源优势,尊重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当地生态环境,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己的农业发展道路。

为此,首先要摸清“家底”。想要找到适合本地的发展道路,首要的一点是应对本地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有清晰科学的认知,知道本地都有哪些“山”可依、有什么“势”能就,在此基础上,找准核心资源禀赋,充分挖掘本地特色。其次要做好统筹。大食物观、大农业观告诉我们,在发展农业产业,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时,不仅要统筹考量粮食生产与生态特色农业和农业各产业的发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也要考虑到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科学谋划,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最后还要着眼长远。农业不仅仅是产业上的事,其影响辐射农民生活、农村社会、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不能只看当下、割断历史、不顾未来,要根据本地人文社会特征和农民发展意愿,找到一条既契合本地历史又兼顾未来发展的道路,久久为功,把本地“山”“势”的比较优势做成发展优势。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只有把握了“依山就势”的深刻内涵,统筹好“抓牢抓实粮食生产”与“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才能在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上行稳致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