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深壹度 详情

关注气候变化之雨袭荔枝村

  • 来源:农民日报
  • 作者:欧阳靖雯
  • 2024-06-06 11:39:33

成花、授粉、坐果,荔枝生长的每个阶段都与当时的气候条件息息相关。

编者按: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有时非常直接,比如大雨淹了多少农田,毁了多少房屋;有时逻辑又相当隐蔽,比如对于某种小虫子繁殖迁飞习性的改变,进而让原本不是这类害虫寄主的农作物遭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弄清楚农业生产具体在面对着什么,以及那些务实、专业的人们是如何应对的。我们有必要知道那么多丰富的食物如何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每天被准时端上餐桌。即日起,农民日报将策划推出《关注气候变化》系列报道,着重关注暴雨或者飓风下的粮食和蔬菜,关注农业领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那些人、那些事。今日推出第一篇《雨袭荔枝村》。

也就是在4月27日这一天,掌握到海南荔枝跌价的消息后,何达为就决定转变销售计划——减少“大路货”比例,转向精品果。

他在五一前抓紧订了新的包装盒,并提高田头收购标准,选个头更大,外观更红,口感更好的,价格也上涨了不少。“目的是让有更强购买力的消费者直观感受到20块一斤的荔枝和市面上5块一斤之间的差别。”

今年桂味少,何达为主要卖妃子笑和白糖罂等早熟品种。他说去年整个荔枝季他们一共发了150多车,今年截至5月24日才刚发了20车,不过预期今年的利润率会提高不少。

也就在何达为转变策略没几天,5月初“荔枝减产”“荔枝涨价”便成为网络热议话题。不过几乎同一时间,了解市场的何达为就发现,荔枝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贵。

“上热搜主要是因为高价,但那是刚开市的价格,过个一两周价格已经跌去了大半。拿最先上市的海南荔枝来说,第一批运达北方终端市场的果,从一斤40多块掉到6块钱,只花了不到一个星期。”作为广东省高州市柏桥村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达为既懂市场又了解种植。他分析,今年海南的荔枝受极端天气影响较小,并没有明显减产,这样的价格或许反映了普通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而他认为,之所以此前很多人预期涨价,与清明节几场大雨有关。那几天每当吃完午饭,乌云就会遮得天都暗了,瞬间雷电大风冰雹袭来,大雨砸向荔枝林,何达为的心却在哆嗦。当时白糖罂已进入果实膨大期,雨后荔枝皮大量吸水,果肉急剧膨胀,他的果园里一些荔枝出现了裂果,大概损失了一两成。他开始犹豫要不要坚持去年的“以量为先”的销售策略。

不是一场雨

“你要是去年这时候来,肯定见不到我。”5月底的一天,记者在高州市红粉村村委会见到了村支书廖科生。他说,今年红粉村是极端气候影响下的“重灾区”,去年全村桂味荔枝产量达到400万斤,但今年可能2000斤都难,基本上不会有大采购商过来了。

他指着村委会门前一条三米宽的乡路回忆,去年高峰时期,这条小路上挤满了两轮、三轮摩托车,面包车,小货车和数不清的背篓。他还特地数过一回,那天光村委会门口那段小路就有56家采购商在跟荔农交易。但现在,这条路上连路过的车都难见到。村委会楼里安静得能听见风吹动荔枝树叶的声音。

在红粉村,无论站在哪都能看到比人高的荔枝树。满山坡的荔枝树既是自然的馈赠,也是人为的选择。廖科生介绍,它们中的大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后农民开荒所栽。彼时在当地政府规划下,红粉村整村被划为桂味荔枝种植区。

直到30年前桂味荔枝还是稀罕物。廖科生听长辈讲,20世纪90年代政府办的荔枝节上,红粉村一斤桂味最高能卖到80元,而当时全国公务员月平均工资才100多元。由于产量少价格高,许多市民在2000年之前都没怎么吃过这种水果。为了防止偷窃,收获季甚至要安排人在树底下看守。

正因为看到巨大的市场效益,当地政府和农户便以极大热情投入种植。那时当地还流传着“不会种荔枝的干部不是好干部”的说法。延续至今,全村共种植良种荔枝4420亩,其中99%的荔枝树都是桂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荔枝都是当地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在树下守荔枝也曾是当地人共同的夏日记忆。

按照往年惯例,今年廖科生原本也策划了几场针对客商的营销活动,启动仪式就放在村委会二楼,常年联系的外地采购商在三个月前就说好下订单。但是现在,由于没有足够的产量,这一切都无从着落,廖科生用“尴尬”形容今年的情况。

桂味荔枝的惨淡收成其实早有预兆。早在3月,荔农们就会基于成花情况预估产量,一般都能八九不离十。“连花都不开了怎么能结果?”红粉村的荔农王汝金观察到,本应开花的春季,他家许多荔枝树却迟迟不见花。他知道,一旦过了春分还不成花,就不大可能再有花了。他说能做的都做了,喷了不少叶面肥,多次修剪了树梢,但作用并不大。

“要怪只能怪老天爷。该冷的时候不冷,该热的时候不热,不需要那么多雨水时,总下个不停。”60多岁的王汝金捧着自制的竹筒水烟猛吸上一口,长长地叹气,无奈随着烟雾弥漫开去。

带走当地荔农丰收希望的和雨水脱不了干系,而且“不是一场大雨,是很多场雨”。

王汝金回忆,今年1—4月,在荔枝成花坐果的关键期,雨水就没停过。过去他从没在这时节见过这么多雨,往年春季他还怕土壤缺水。他说,抗旱比防雨简单,可以喷水,现在村里灌溉用水比较方便。难的是雨水下得太多了,荔枝树本就是露天作物,不像大棚里的蔬菜,下雨淋不着。

即便在主要用于科研的果园,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茂名综合实验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赵俊生也只给几棵特定用于育种研究的荔枝树搭建了竹架并盖膜。对普通荔农来说,这是个并不可行的办法。若是对每棵比人高的荔枝树都这样做,成本费用是他们难以承受的。

在荔枝生长过程中,成花极为关键。王汝金观察到,春季以来连日的阴雨天让淡黄色的花苞还来不及绽放就凋谢了。即便已经开花的,也被接连的大雨冲刷了不少。还能顽强开放的花朵,依旧面临着授粉难题。由于雨水轮番袭击,水滴一直挂在花上。花朵像是被罩在水晶球里“闷”住了,不论是风传粉还是蜜蜂授粉的难度都很大。他知道错过授粉期,最终就无法长出果实。

小寒、大寒促花,春分后开花,芒种前后采摘……不同的节气凝聚着当地历代荔农观察物候的智慧。但今年在极端天气影响下,过去习以为常的农时农法却开始失灵。

农作物对极端气候的感知直接显现在产量上。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基于成花量预测,因极端天气影响,今年全国荔枝总产量178万吨,比去年减产45.94%。不同品种荔枝的减产表现有所不同,早熟品种如妃子笑等影响较小,而黑叶、桂味等中、晚熟品种减产幅度达60%~80%。

往年给红粉村带来名气和人流的几十棵荔枝古树,今年几乎没有结果。记者跟着廖科生去了附近的古树果园,上百年的古树有两三层高,三个人手拉手才能环抱树干,最大的一棵枝叶向四周延展,在地面投下一大团黑影。

仔细看,不少叶面上冒着小鼓包,那是生了病虫害。廖科生说,由于雨水多,今年的病虫害也较往年严重。由于荔枝少,不少农民没有再花钱打药。他们的打算是等到今年九、十月再剪掉这部分“长坏”的枝叶,为明年的丰收做准备。

“听说附近有个村民唯一一棵长势不错的桂味早被人订走了,收购价是去年的十倍。为了保护荔枝,他还特地买了网,把所有枝叶罩起来,防止鸟兽偷食。”廖科生说。

暖冬与寒潮

其实,大雨只是“帮凶”。

荔枝成花、坐果不理想是一系列异常天气综合导致的结果,其他“主犯”还包括去年的暖冬和今年初的寒潮。

多年研究荔枝种植技术的赵俊生介绍,今年暖冬、日照偏少,频繁的强冷空气和冷暖快速交替的异常天气气候,是影响荔枝花芽分化和成花的主要不利因素。而半年前还鲜有人预料到它们的杀伤力。

5月24日下午,赵俊生望着智慧果园里的荔枝树,一场雷阵雨正在路上。

赵俊生介绍,荔枝开花需要秋梢先经历充分老熟,接着经过一段时间低温累积才会启动成花基因,再通过树皮转移到荔枝的梢顶芽,最后诱导长出花芽。主要包括如下过程:末次秋梢老熟(营养生长停止)、成花诱导、花发端(“白点期”)、花序发育、花发育、花穗形成、开花。

其中,温度冷热的时机很重要。成花前期需要“冷”,后期又需要“热”。但今年正好反着来,正如荔农所说的“该冷的时候不冷,该热的时候不热”。

现在回忆起来,廖科生发觉天气从去年年底就有点反常。这个冬天格外暖,他家里不论大人还是小孩连长袖都没穿过。据广东省茂名市气象局监测,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中旬,茂名荔枝花芽分化的关键期,平均温度18.5℃,较常年同期偏高1.7℃,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排名第四高。

赵俊生解释,荔枝虽是亚热带作物喜高温,但它在成花前需要低温,而且这低温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温度一旦偏高,便有“冲梢”的风险,也就是花芽变叶芽。冬去春来,嫩绿的枝丫悄然萌动,在文人墨客笔下充满诗意,但对荔农而言它们却是“不速之客”。

因为如果此时一旦树顶梢发育了叶芽,再想开花结果就难了。根据当地荔农经验,正常年份一月上中旬便陆续可见枝叶上的“白点”——长花芽的前兆。但今年由于冬季温度偏高,王汝金发现自家荔枝树梢小寒之前还在不断抽出嫩绿的小叶,到了大寒,也只有极少数枝丫上有“白点”。

“其实今年春天有几天挺冷的,但是冷的时间太短,接着又迅速升温。连续多次冷热快速交替对后期荔枝成花影响较大。”赵俊生介绍,1月下旬至2月23日,当地有两次寒潮和快速升温的天气变化。第一次是1月下旬,当时影响茂名的强冷空气达到寒潮级别,中北部普遍出现5℃以下低温,各地出现7到8天低温阴雨天气;而1月30日至2月6日又快速回暖,连续8日平均温度接近或大于19℃。第二次发生在2月6日到9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下降;2月10日开始回暖,13日至2月23日连续11日平均温度大于20℃。

这两次寒潮带来的冷量稍微提升了晚熟的桂味荔枝成花量,但快速回暖又导致了部分成花的荔枝“冲梢”。那段时间,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的荔农何树志看见嫩绿的叶芽不断疯长很是着急,喷了不少“杀梢”药,但因为气温较暖,嫩叶长得快,没过几天又冒出来,根本“杀不过来”。

冷热的快速变化一般都伴随着降雨,而连绵阴雨天也会影响荔枝坐果。赵俊生介绍,2024年1月下旬至3月上旬,当地日照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三成,荔枝的光合作用受到一定影响,部分荔枝营养积累不足,产生脱落酸,导致坐果困难。“就像人怀孕了,如果营养不良就容易流产一样。”

即便荔枝已经成熟,只要没来得及摘,阴雨天对它的影响便还在持续。荔枝种植户钟伟略告诉记者,白糖罂有个特性,如果成熟了没有及时采摘,碰上连绵雨天就容易“退糖”。5月19日开始,连着下了三天雨,他发现前两天摘下的白糖罂甜度还有22度,但5月24日早上,有的荔枝却只有16、17度了。他说,甜度如果不超18度就“不正常”,放进嘴里一下子就能尝出来。口感下降,收购价自然也会降低。

事实上,气候变化从更早之前就悄然开始。赵俊生是河北人,2012年来茂名工作。他记得自己刚来时,这边冬季特别冷,他得穿棉衣。那时候每到冬季还会号召荔农除霜抗冻,近些年的冬天比过去暖多了。

因为农技专家的身份,赵俊生对极端天气的关注又多了一层。他提到,去年11月份,他们和相关专家就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对今年荔枝生长可能遇到的困难做了应对预案,并加大了对荔农的培训力度,培训场次比往年增加了一倍。“比如针对今年‘冲梢’和病虫害问题,在培训里我们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用什么药、怎么用、何时用都做了说明。”赵俊生提到,由当地政府牵头开发的“茂名水果大数据中心”会通过免费短信,将气象预测和他们提出的种植管理建议定期推送至全市30亩以上荔枝种植户的手机上。

赵俊生给记者看暴雨后凋落的荔枝花枝。

赵俊生也有无奈的时候。“很多人就看结果,觉得技术有没有用得要挂果说了算。其实很多方面一直都在努力。”

廖科生提起去年3月份有大学教授下来调研,给村民提议“把花剪一半”。但去年老天爷帮忙后来是大丰收,有些剪了花的产量比没剪花的还少,转头对他有诸多埋怨。

“农业生产变量太多。”赵俊生说。  

珍惜白糖罂

种植端荔枝成花不理想的消息很快在销售端传开。杭州采购商蒋亦放3月20日就来根子镇摸情况了。她记得那天天气反常,她前一天还在广西走访门店客户,在柳州得穿短袖,来这边居然要穿羊绒衫。而且这里甚至比更北的杭州还要冷。了解完情况她就跟客户打“预防针”——“白糖罂会涨价,桂味可能没有多少。”

蒋亦放2018年就来根子镇与本地新农人丁玉宝合作销售荔枝了。丁玉宝印象最深的反常天气是“五一”前一天晚上,铁皮卷帘门被吹得咣咣响,雨水和冰雹砸在窗户上,他一晚上都没睡好。手机也响个不停,蒋亦放连夜给他打电话问情况。

4月,广东强对流气象方面的新闻关注度很高,外地客户只要看到天气新闻就会关心荔枝生长情况。他们知道这时树上的荔枝个头已经渐渐大了,正是成熟关键期,如果真遇到大暴雨,落果可能很严重。

幸好只是晚上“吓人”,第二天中午就出太阳了,没下冰雹。和何达为一样,丁玉宝也在4月底改变了销量计划。因为客户喜好,他们本来准备销售更多桂味,但现在由于桂味产量少,他们准备主打80年以上的老树白糖罂。

“我每天都在跟客户说,珍惜白糖罂。”蒋亦放说。记者到根子镇遇到的几乎每个荔枝人都会讲这句话。“多吃几颗哦,再过几天就没了。”

必修课

与红粉村的安静不同,5月底的根子镇柏桥村没有“闲人”。这里天还没亮就很热闹,村路旁每一棵荔枝树上都挂着红宝石般的白糖罂。早上不到6点就有挑着扁担、骑着三轮车的荔农出来摘荔枝。他们爬上荔枝树,人手一根自制的钢筋棍,棍头成弯钩状,看准往前一钩,再捏紧枝梢根部往下一拽,就得到了一串带着枝叶的荔枝,不到一刻钟就能装满一筐。荔枝季前前后后20多天,种植大户何建和说自己一天只睡4个小时。

5月25日早7点,高州市柏桥村一荔农正在摘荔枝。

早熟的白糖罂和晚熟的桂味花期虽然只差10天左右,但它们今年的成花率却有着天壤之别。赵俊生团队经过调研发现,今年茂名的白糖罂成花率近九成;中熟品种白腊、黑叶成花率约二成;而晚熟品种桂味成花率不足一成。

原因在于成花阶段不同荔枝品种对温度和持续时长的要求不同。相比早熟品种,中晚熟品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更苛刻。赵俊生介绍,早熟品种如白糖罂、妃子笑等需要的低温冷量较少,一般在15摄氏度以下,持续30天左右;而桂味一般则需要9~10摄氏度以下持续40天左右。

“现在的收购价还不错,差不多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何建和说,一般来讲,农户自种,每斤卖到2.5元以上能包住水肥农药钱,如果田间管理和采摘都请人,成本将在4~5元/斤。5月底的白糖罂平均收购价已稳定在每斤11元左右。

其实柏桥村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多白糖罂,这条荔枝之路也是“励志”之路。1993年接过父亲衣钵从事荔枝种植的何建和记得,不光柏桥村,当时整个茂名都是以黑叶、白腊等中熟荔枝品种为主,后来才逐渐嫁接了白糖罂和妃子笑。正是得益于这些年品种结构调整,当地荔枝销售时间得以延长,价格逐渐稳定。

品种结构调整始于供需市场变化。20世纪90年代之前,由于荔枝供不应求,粗生快长、丰产性强的中熟品种黑叶、白腊是荔农最爱的品种,在全茂名的种植比例曾一度超过90%。然而随着投产面积不断扩大,荔枝短时间内大量集中上市形成了巨大的销售压力,中间商、收购商趁机压级压价,价格的持续下滑严重影响了荔枝产业效益和荔农的生产积极性。

这种情况在2002年达到高峰,当年茂名荔枝种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177.22万亩。何建和记得,因为大量荔枝集中上市,不少荔枝甚至卖到了每斤1元以下。

何建和看来,种荔枝固然是“看天吃饭”,但也跟后天田间管理和种植技术好坏分不开。过去他家亩产才1000多斤,现在可以做到2000斤以上。他说,虽然桂味没什么收成,但好在今年白糖罂和妃子笑管理得当,质优价高,利润可能不比去年差。

常年奔走在田间,一到荔枝季衣服总是湿透的赵俊生很能理解荔农的痛。突破荔枝因产量波动大形成的“大小年”问题也是全国农技专家的心之所向和力之所往。要想摆脱“看天吃饭”,就得“知天而作”。今年5月20日,国家级荔枝气象服务中心在赵俊生所在的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顺利揭牌,标志着荔枝气象服务进入新阶段。

事实上,如果排除今年,受益于荔枝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为我国荔枝主产区的广东省,已连续4年是荔枝产量“中大年”。数据显示,广东省2020年—2023年荔枝的产量数据分别为:135.09万吨、146万吨、127万吨和179万吨。

赵俊生和华南农业大学的团队正在从栽培和育种领域入手寻找适应极端天气影响的良方。在栽培的领域,他们正在做荔枝促花药的研发攻克,模拟低温带来的效应,再通过辅助一些药剂,达到能够开启荔枝成花的基因。“等研制成功后,未来即便再碰到今年冬季极端低温的情况,中晚熟的荔枝也能开花。”

此外,因为不同的荔枝品种对低温冷量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他们正在用需要低温冷量比较少的亲本和其他品种做杂交,以期在后代里面找到容易成花的品种,增强荔枝对极端气候的适应力。

红粉村今年注定吃不到多少桂味了。“也许过去适合桂味生长的地区,未来会变得不适宜。随着全球变暖和强对流天气频发,对整个荔枝产业链上的人来说,未来如何更好适应极端天气变化或将成为必修课。”赵俊生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欧阳靖雯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