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技术国际交流会顺利召开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葛羚羚
  • 作者:徐笑
  • 2024-06-11 20:38:22

蝗虫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全球常年发生面积近5000万平方公里,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了促进国际间蝗虫防治技术交流,提高蝗灾可持续治理水平,落实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御蝗于境外、备战于境内”的防范策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于6月3-6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和济宁市召开了“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技术国际交流会”。

本次会议邀请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直翅目昆虫学家协会2个国际组织,法国、德国、墨西哥、毛里塔尼亚、埃塞俄比亚、日本、老挝、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哈萨克斯坦、泰国、伊朗、中国等五大洲的17个国家蝗虫防治领域的100余位专家参会交流。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蝗灾可持续治理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共安排31人次作学术报告,围绕蝗虫暴发和种群动态、蝗虫监测和预报技术、蝗虫防治新策略、生物防治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东亚飞蝗发生区,在历史上东亚飞蝗曾给山东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山东省一直很重视对东亚飞蝗的防控,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近些年在蝗虫防治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张龙研究员在会议上全面介绍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蝗灾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提出了全程生物治蝗的理念,还专门展示了其研制的世界首创对飞蝗成虫高效的治蝗生物制剂米曲霉。

会后带领国内外专家到微山湖蝗区现场考察,展示山东省蝗区生态治理的成效。对蝗区进行生态改造,消灭蝗虫孳生地是中国成功治理蝗灾的特色手段,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以山东济宁微山湖蝗区治理为例。微山湖区域是山东省重要的东亚飞蝗蝗区,近些年对蝗虫孳生地进行生态改造,把易孳生蝗虫的湖区荒地变成了鱼池抬田和湿地,形成了“上粮下渔”“藕虾生态共作”模式。“上粮下渔”模式主要是对蝗区滩涂、荒地采取挖土培地的方式,分别建设耕地和鱼池,在建成的耕地里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等粮食作物,在池塘中混养虾、蟹,亩收益8000-12000元。“藕虾生态共作”模式主要是把地势较低的涝洼地改造成藕田,在藕田中放养小龙虾,实现藕虾共生共养,亩收益12000元左右。

近些年邻国经常发生蝗灾,蝗虫会跨境迁飞进入我国造成危害。巴基斯坦的沙漠蝗、老挝和越南的黄脊竹蝗以及哈萨克斯坦的意大利蝗都曾跨境进入我国造成危害。通过召开本次大会,与邻国专家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更为顺畅地交换了蝗灾发生与防治信息,有利于实现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御蝗于境外、备战于境内”的防范策略,同时对提高山东省蝗灾治理技术的国际影响力,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建立国际蝗灾治理技术交流平台也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在本次大会上大家形成共识:建立跨国跨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对于蝗灾可持续治理非常重要,在未来将会建立这种跨国跨地区的蝗虫防治技术联盟。

作者:徐笑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