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每户人家的姑娘都会藏绣,小时候看着妈妈、奶奶制作刺绣,边看边学就会了。”和很多藏族绣娘一样,拉毛叶忠在家中长辈们的耳濡目染下,开启了刺绣世界。多年来,贵南藏绣都以这种自然传承的方式传承给下一代。
拉毛叶忠出生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沙沟乡德茫村一户藏绣世家,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贵南藏绣代表性传承人,20多年的时间里,她用一根针、一缕线,在青藏高原上编织着绚烂的锦“绣”图景。
绣娘正在制作藏绣作品。贵南县委宣传部 供
贵南藏绣,又称贵南针线,是藏绣的一个重要派别,凝聚着藏族劳动妇女的智慧,承载着青藏高原厚重的农耕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这种古老的刺绣技艺流传于贵南农区一带,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
由于缺少文字记录,“贵南藏绣”千百年来全靠口口相传。它拥有平针、缠针、套针、跳针等十余种针法,其中民族服饰刺绣以缠针、平针为主,而套针、跳针等主要在佛教唐卡和寺院柱帘饰上采用。虽然贵南藏绣的针法不如苏绣、蜀绣、湘绣等多,但是它针法细腻多变,色彩明快,装饰性强,具有色彩和谐艳丽、线条明快流畅、针法独特活泼、绣工精致细腻的特点。以独特的针法绣制而成的藏族安多农区妇女服饰是藏族众多服饰文化中最绚丽夺目的一种,自成一体,成为青藏高原上的一枝奇葩。
拉毛叶忠正在向游客介绍藏绣作品。贵南县委宣传部 供
“以前藏绣只在藏族女性头戴的发辫套上出现。”拉毛叶忠说,过去贵南藏绣主要用于民族服饰上,深“藏”于农家大院,多年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为了让贵南藏绣这个民族“瑰宝”走出高原,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研究如何创新藏绣工艺,在不断的努力和钻研下,参考唐卡技艺和苏绣,把传统藏族服饰上的刺绣样式转移到画布上,将自然风光、野生动物通过藏绣展现出来,使贵南藏绣题材更加多元化,更具观赏性。古老的贵南藏绣,在与时俱进地融合、嫁接与重组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0年,贵南藏绣被列入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贵南县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命名为“中国藏绣生产基地”。2021年,贵南藏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青绣”的优秀代表。如今,藏绣产品立足市场,销往北京、江苏、浙江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
绣娘们展示制作在扇子上的藏族图案。贵南县委宣传部 供
近年来,贵南县的藏绣制作逐步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藏绣文化,贵南县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性措施。每年举办各种藏绣大赛、藏绣培训,积极培育与藏绣相关的企业。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集技能培训、设计、配线、生产、装裱、鉴赏、采购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实现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产业优势转化,打响了贵南县“藏绣之乡”的文化品牌。
“满山红绿紫黄青,几度抛针绣得成?”随着绣娘指尖不断舞动,塔秀草原上美丽的牧羊女、一望无垠的油菜花海、巍峨壮丽的直亥雪山……逐现于绣布之上,贵南的每一寸风土、每一缕乡愁都随着绣线穿梭,成为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绣品。如今的贵南藏绣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也成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标识。
作者:冬日才让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