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推动中药材产业向“新”提“质”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召开乡村发展项目合作对接座谈会暨中药材产业振兴会议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杨钰莹
  • 2024-06-19 13:13:01

6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主办的乡村发展项目合作对接座谈会暨中药材产业振兴会议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国内中医药领域专家,以及各道地药材产区、知名中药企业、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各分支机构和团体会员的3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倡导“科技兴农、绿色生态、数字赋能”,推介7S数字产地仓公共服务平台模式,推动优质中药(材)供应主渠道建设,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为推动中药材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7S中药材数字产地仓(百县百仓)启动仪式。

道地药材生态种植 解读自然界的“密码”

随着国家进一步支持中医药发展,各地积极投身于中药材,特别是道地药材的生产。如何在种植端提升中药材质量,解决市场需求与产品供给的矛盾?开展道地药材生态种植成为关键“药方”。

“道法自然”,这一古老的智慧非常适用于当下的中药材种植。本次会议的举办地平邑县,金银花种植面积66.8万亩,富集736种中药资源。作为道地药材的核心产区,平邑县被誉为“中国金银花之乡”,金银花人工栽培历史超过940年,大规模种植也有220余年历史。年产量高达2万吨,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六成以上。

近千年的种植历史中,平邑人民摸索出了一套立足岱崮地貌,山地丘陵地形的农耕模式。连绵的蒙山上,梯田层层叠叠,斜坡与林地边缘金银花闪烁,平地上山楂树挺立。山楂树落叶为金银花提供有机质,金银花根系发达,又能固土保水,防止水土流失,可在最大限度内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形成自然界的“内循环”,具备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一顺应天时地利的“山东平邑金银花—山楂复合系统”,2023年9月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会议上,文山学院三七医药学院院长辛文锋提出,中医药源于自然,树立生态种植的理念就是传承“天人合一”传统,中药材生态种植就是将中医药卫生资源、经济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等五大资源进行转化,为群众提供高品质中药材原料供应,融入医养生活,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会议现场。

科技兴农 建设7S中药材数字产地仓

历数中药材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需经过品种选育、土壤改良、病害防控、种植规程、农事管理、产地加工、标准仓储、质量检测、溯源认证、物流管理等一系列流程环节,但普通村民有知识短板,农业技术支持体系尚不完善,不论是企业、合作社,还是农民,要做好中药材优质生产都稍感困难。

中药材产地仓模式的探索,便是针对产地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站式服务的资源汇聚。平邑金银花7S数字产地仓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中,运用了数字化管理系统、第三方质控体系、第三方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平邑县金银花产销全过程实施产业化服务,实现种植标准化、加工规范化、仓储集约化、交易电子化,服务国家中药材战略储备、医保联采、企业集采等渠道对高品质中药材的需要,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韩长赋等参观7S产地仓公共服务平台。

农业农村部原国家首席兽医师(官)、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金祥表示,金银花7S产地仓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保障中药质量和供应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商务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钱克明指出,平邑金银花7S数字产地仓这一创新模式的成功落地,将有助于推动传统中药材贸易体系转型升级,实现优价惠农、产业强县提供新动力,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钰莹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