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源源不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新时代的工匠,在不同赛道上,逐梦闪闪发光的出彩人生。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职业教育中心,一批批青年学生和基层干部在系统有效的培训下,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课在校园田园扎实农艺本领
“小心,蔗糖别加多了”,“每瓶打开前后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烤一圈,以防感染杂菌……”走进岱岳区职业教育中心的校园,现代农艺专业的师生正在学校组培实训室内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继代繁殖实训。“组培架的这边是脱毒马铃薯苗,那边是脱毒大姜苗。每个培养瓶上都有漏气滤网,供瓶内植物呼吸的同时又使杂菌无法透过。”2022级农艺班的学生郑安君介绍。
岱岳区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高级技工教育、各类短期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校。2023年,该校成立了组培实训室。“通过操作实训,学生掌握了一系列符合企业与教学项目要求的脱毒马铃薯、大姜的组培专业技能及生产技术。”岱岳区职业教育中心校长韩立元介绍,截至目前,学校与山东农得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泰安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培育脱毒大姜苗六千多株。
课堂不止于校内,学校还建设了校外实习基地220亩,建有日光温室大棚两个、智能温室大棚1000平米,设置“校园+田园”模式,组建现代农艺专业师生志愿者服务队,先后到周边的道朗、范镇、汶口等乡镇的30多个村,组织2678人次现场送课,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果树剪枝、茶树管理、黄精养植、良种育苗、科学施肥等专业技术指导,公益服务当地农民,2023年培育草莓新品种15万株。目前,学校利用基地推广脱毒地瓜、山农酥梨等优质品种,推广水肥一体化节能灌溉、以草治草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等项目,在田间地头应用所学专业知识,从实处助力乡村振兴。
深挖文旅资源培育产业人才
除了农艺园艺教育,依托泰山景区,学校发展珠宝玉石与加工专业,成立了玉石雕刻、泥塑、剪纸旅游纪念品研发中心,培育产业人才,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促进文旅产业纵深发展。
近年来,学校先后建立了“泰山玉石手工和数控设备技术结合应用平台”“大汶口陶文化研究传承平台”等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结合泰山文旅特色、融合省内乡村民俗文化,在珠宝玉石等材料加工方面培育人才。
“学校致力于将专业与文化结合、传承与实用结合,培育新材料、精细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岱岳区新兴或支柱产业所需的产业人才。深入挖掘山东省内的村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打造‘文化+旅游’‘文化+产品’等产业文化。”岱岳区职业教育中心教师李伟介绍,师生创作的文创产品泰山花斑玉“五岳随行茶盘”、泰山墨玉“泰山石敢当纪泰山铭”曾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暨展览会和中国国际职业教育博览会参展。
培训乡村干部筑牢基层堡垒
不仅是青年学生,岱岳区职教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近年来紧紧围绕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先后开办6期村两委成员培训班,培训党性强、善管理、懂技术的基层“两委”成员402人。与山东省开放大学、岱岳区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等部门合作,近三年共培训各类人员32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干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发展的技术技能。
2023年8月,学校举办了“岱岳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培训会议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其中,时任夏张镇郝家宅村第一书记的禹海东把目光投向郝家宅红心萝卜产业,从产品包装到品牌宣传,每一环节潜心研究,将为民初心用到实处。“当时就售出了130万斤萝卜,为村民增收二十余万元,村集体增收了七万多元。我任期结束后,村民们还自发地为我送了锦旗。”禹海东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边笑边说,“通过区职教中心搭建起的互学互鉴平台,我们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履职水平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下一步,学校将以‘新智’转化为‘新质’为目标,依托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人才保障和综合服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厚植农业基因,整合泰安市文化旅游资源,推进基层人才培养工作,聚力打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融合推进’的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岱岳区职业教育中心校长韩立元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冠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