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新疆尉犁县:智能灌溉技术助力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李道忠 钟雨轩等
  • 2024-06-22 16:35:56

6月20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的3000亩“超级棉田”中,棉花已进入盛花期,乳白、浅黄、桃红等各色花蕾掩映在绿叶之间,长势喜人。

这片偌大的棉花地,管理者仅有两人。他们是来自巴州的艾海鹏和林磊,这两人已经迈入“超级棉田”挑战的第四年,今年准备冲刺亩产500公斤大关。

巴州位于新疆东南部,是全疆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当地所产的棉花纤维长、色泽好、品质高,是当地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巴州尉犁县,棉花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超级棉田’的智能灌溉技术能有效促进农场管理降本增效。”艾海鹏说。目前,农业无人机在施药和撒肥方面的应用已日趋成熟,显著降低了农户的人力和农资投入。然而,棉田的灌溉环节仍高度依赖人工操作和个人经验,农场主往往难以把控灌溉质量,导致不必要的水肥浪费,同时影响作物产量。针对这些难题,“超级棉田”的智能灌溉技术通过设置智能灌溉阀,配合智慧农业平台,可以在手机设备上远程调节开阀比例、实时监测数据,达成精准均匀的灌溉效果。

相较于周边传统农户,“超级棉田”减少灌溉用水47.3%。减少肥料18.2%,每亩种植成本降低近420元,平均亩产达403.6公斤,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超级棉田”的成功实践吸引了不少周边农户关注,尉犁县兴平镇统其克村的棉花种植户张林就是其中之一。今年4月,他开始使用这套智能灌溉技术。

“当时最吸引我的点就是,它能让水肥浇匀,保证棉花长势。”张林说。两个月的使用下来,张林还体验到,这项技术不仅能定时定点施放水肥、数字化监管棉田情况,还可以减轻棉花工人的工作量,让棉地管理更加高效。以前人工施肥,工人要一趟趟搬运肥料,现在只需要在手机上操作,就能完成施肥,工人轻松了不少。

近年来,尉犁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机械化播种收割、无人机病虫害防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奠定坚实基础,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作者:钟雨轩 库瓦罕·麦苏木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道忠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